[发明专利]一种激光补焊机及其补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6777.9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3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国芯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21 | 分类号: | B23K26/21;B23K26/7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冉剑侠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补焊机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补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激光补焊机及其补焊方法,包括调节机构、检测机构和补焊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来使待测光纤旋转;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可与待测光纤接触的检测头,所述检测头用来在待测光纤旋转过程中与待测光纤的需检测部位接触;所述检测机构用来检测待测光纤的工作功率信号变化;当检测机构接收到的工作功率信号跳动幅度大于标准跳动幅度时,将此时待测光纤与检测头的接触位置作为准确补焊点;所述补焊机构包括补焊头;所述调节机构可将待测光纤的准确补焊点对准补焊头;补焊头用于焊接准确补焊点。本发明能够达到精准补焊,节约补焊时间,提升补焊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补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补焊机及其补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到户、云计算、大数据应用、5G等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光纤的需求量显著增加。由于客观因素,光纤产品存在漏焊、缺焊等缺陷,会影响光纤的工作性能,若是直接去除有漏焊点的光纤部位则会造成较大程度上的浪费。为了提高光纤产品的质量并节约成本,则需要补焊机针对缺陷处进行补焊。
补焊机是指能够在瞬间(毫秒级)将焊接能量释放于某个极小范围(小于一平方毫米),使补材完全熔接于工件上。工件整体上发热很小,因此可以避免传统焊接的变形、裂纹、变色等缺点,特别适合修补精细工件和不能进行高温焊接的工件。然而,传统补焊机不够智能,需要人工观察焊接功率的变化,根据焊接功率变化,在显微镜下,对准需要焊接位置,然后脚踩触发单个光束的补焊机,从而进行补焊。该方式依靠人手操作、人眼观察,存在效率低下,补焊位置不准确,外观不美观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一种补焊机,在焊接开始之前,将需焊接的具体位置通过外部设备输入给补焊机的控制系统,然后补焊机自动调整工位,使得补焊机的激光头对准需焊接的位置,开始补焊。该方案虽然将人为对准焊接位置转化为了机械对准,补焊位置精确性有所提高,但是具体焊接位置数据仍需要人为采集、输入,补焊效率较低;且焊接位置数据可能受光纤固定时的位置误差影响,导致焊接位置数据输入后无法对应准确,存在补焊不准的几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激光补焊机及其补焊方法,达到精准补焊,节约补焊时间,提升补焊效率的效果。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为:
方案一:
一种激光补焊机,包括调节机构、检测机构和补焊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来使待测光纤旋转;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可与待测光纤接触的检测头,所述检测头用来在待测光纤旋转过程中与待测光纤的需检测部位接触;所述检测机构用来检测待测光纤的工作功率信号变化;当检测机构接收到的工作功率信号跳动幅度大于标准跳动幅度时,将此时待测光纤与检测头的接触位置作为准确补焊点;所述补焊机构包括补焊头;所述调节机构可将待测光纤的准确补焊点对准补焊头;补焊头用于焊接准确补焊点。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检测机构经由检测头检测确认准确补焊点,保证检测准确可靠。调节机构可使待测光纤旋转,检测机构能够完整检测待测光纤,充分确认需要补焊的所有准确补焊点,保证检测充分有效。并且,相比于现在的待测光纤的检测,大多是直接将待测光纤放置在某个台面上,通过检测机构对待测光纤的需检测部进行逐步检测,这样的方式,检测机构能检测到的表面积有限,极容易因为待测光纤的放置角度问题,导致需检测部位的某些侧面不容易被检测到,极易出现漏检情况。而本方案中,充分应用了旋转的特性,使待测光纤的需检测部位在三百六十度的旋转过程中都能够与检测头接触,完全避免了某些位置漏检的情况。
此外,本方案还克服了技术偏见,以往的检测往往都是静态的,待测光纤静置在台面上,再进行检测及补焊,这样设置,整体检测及补焊效率较低,而且由于待测光纤的固定位置和静置状态,检测时往往不能检全检准,而随着目前社会发展,对于待测光纤的质量要求更高,以往的检测模式已无法满足现在的实际要求。而本方案,突破性地将待测光纤设为旋转状态,检测机构能够检全检准需检测部位,能够满足现在的实际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国芯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国芯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67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