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张力绞车锁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3889.9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8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正;徐晨昕;朱江森;叶志坚;吴诗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54 | 分类号: | B66D1/54;B66D1/60;B66D1/28;F16D6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高琴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张力 绞车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一种恒张力绞车锁紧装置,包括固定架、导向块、旋转体、止推块,固定架中部开设有与导向块插入配合的安装孔,固定架上方固定有上盖板,旋转体的底部穿过上盖板后与止推块的顶部插入配合,止推块的底部穿过导向块内腔后延伸至导向块外部,止推块位于内腔外的部分可与止动齿轮相卡接,止推块位于内腔内的部分外套设有回位弹簧,上盖板上端面、旋转体顶部分别设置有电磁铁、永磁铁。锁紧时,控制一号电磁铁失电,使旋转体、止推块受磁力作用向下运动并压缩回位弹簧,直至止推块与止动齿轮相卡接,解锁时,控制一号电磁铁失电,使旋转体、止推块受到回位弹簧的弹力向上运动,直至止推块与止动齿轮相分离,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张力绞车锁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适用于提高绞车自锁可靠性。
背景技术
恒张力绞车作为甲板机械的重要设备,其主要功能为通过传动装置的自锁辅助船体完成系缆作业中的缆绳张紧并控制缆绳张力保持恒定,以避免缆绳在海洋天气恶劣时发生断裂。因此,保持缆绳张力值和固定缆绳长度对于绞车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传动装置通常为涡轮蜗杆或滚珠丝杠,其自锁性能在船体颠簸摇晃时容易短暂失效,使传动装置在外力作用下转动,传动装置再次自锁时缆绳的张力值和长度已然发生改变,影响船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存在绞车传动装置自锁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可靠性的恒张力绞车锁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恒张力绞车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固定架、导向块、旋转体、止推块,所述导向块为中空结构,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开设有与导向块插入配合的安装孔,固定架的上方固定有覆盖安装孔的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号电磁铁,所述旋转体的顶部设置有与一号电磁铁对应的永磁铁,旋转体的底部穿过上盖板后通过其上开设的凹槽与止推块的顶部插入配合,所述止推块的底部穿过导向块的内腔后延伸至导向块外部,止推块位于内腔内的部分外套设有回位弹簧,止推块位于内腔外的部分可与绞车传动轴止动齿轮相卡接。
所述固定架沿其周圈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永磁铁对应的二号电磁铁,所述旋转体的底部固定有挡块,所述止推块的顶部穿过挡块中部后与凹槽插入配合,所述导向块的顶端开设有与内腔相连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可供止推块、处于第一位置下的挡块穿过。
所述止推块的外壁上固定有挡圈,所述挡圈的上表面与挡块的下表面相接触,挡圈的下表面与回位弹簧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回位弹簧的底部与内腔的底端内壁相连接,所述限位孔还可供挡圈穿过。
所述旋转体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手柄,所述旋转手柄的中部通过螺栓与旋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永磁铁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设置在旋转手柄两端的下表面上。
所述旋转体为圆筒状结构,所述一号电磁铁为环状结构,一号电磁铁的中心轴与旋转体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二号电磁铁的数量为4个且均匀布置在固定架的四周上。
一种恒张力绞车锁紧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绞车锁紧和绞车解锁;
所述绞车锁紧为:控制一号电磁铁得电,所述一号电磁铁与永磁铁之间的磁场力带动旋转体、止推块向下运动并压缩回位弹簧,直至止推块与止动齿轮相卡接,绞车锁紧完成;
所述绞车解锁为:控制一号电磁铁失电,所述旋转体、止推块受到回位弹簧的弹力向上运动,直至止推块与止动齿轮相分离,绞车解锁完成。
所述固定架沿其周圈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永磁铁对应的二号电磁铁,所述旋转体的底部固定有挡块,所述止推块的顶部穿过挡块中部后与凹槽插入配合,所述导向块的顶端开设有与内腔相连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可供止推块、处于第一位置下的挡块穿过;
所述绞车锁紧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38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