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芋螺毒素αD-GeXXA中的cNTD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1438.1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3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光;杨隆金;徐少琼;邵晓霞;大卫·亚当;戴涵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伍伦贡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35 | 分类号: | C07K14/435;C07K1/16;A61K38/17;A61P35/00;A61P25/30;A61P25/28;A61P25/18;A61P25/08;A61P25/16;A61P39/02;A61P21/04;A61P25/24;A61P9/12;A61P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唐丽莎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毒素 gexxa 中的 cntd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芋螺毒素αD‑GeXXA中cNTD结构域及其优化序列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αD‑GeXXA的cNTD多肽能够特异地阻断乙酰胆碱受体(nAChRs)(如hα9α10nAChRs),并且具有治疗神经痛、成瘾、帕金森症、痴呆、精神分裂症、癌症等疾病的活性,在制备镇痛与戒烟戒毒药物、有关精神疾病与癌症治疗药物、以及作为神经科学工具药等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基于申请日为2017.05.09、申请号为201710323048.X、名称为“芋螺毒素a D-GeXXA中NTD结构域及其优化序列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芋螺毒素αD-GeXXA中NTD结构域及其优化序列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芋螺毒素是一类由生活在热带或者亚热带海洋浅水区的软体动物芋螺在毒液管中分泌的小肽,能够快速且特异性地作用于神经系统,在临床上已显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芋螺毒素的表达序列(前肽)一般包括了信号肽。信号肽在进化上相对保守,根据其序列,将目前已知的芋螺毒素分为27个超家族,包括A-,B1-,B2-,B3-,C-,D-,E-,F-,G-,H-,I1-,I2-,I3-,J-,K-,L-,M-,N-,O1-,O2-,O3-,P-,S-,T-,V-,Y-(Kaas,Q.,R.Yu,A.H.Jin,S.Dutertre and D.J.Craik,2012:ConoServer:updated content,knowledge,and discovery tools in the conopeptide database.Nucleic acids research,40,D325-330)和Q-超家族(A.Lu,L.Yang,S.Xu and C.Wang,2014:Various conotoxindiversifications revealed by a venomic study of Conus flavidus.Molecularcellular proteomics:MCP,13,105-118)。成熟肽是芋螺毒素的活性序列,通常含有10-40个左右的氨基酸,且富含半胱氨酸。
一条芋螺毒素前肽可以通过不同的剪切方式形成多条成熟肽(A.Lu,L.Yang,S.Xuand C.Wang,2014:Various conotoxin diversifications revealed by a venomicstudy of Conus flavidus.Molecularcellular proteomics:MCP,13,105-118),但不同成熟肽的生物学功能差异仍不得而知。
目前已知功能的芋螺毒素生物活性强,能特异地作用于动物细胞膜上的受体和离子通道,对受体和离子通道的不同亚型具有很高的识别力(Terlau,H.and B.M.Olivera,2004:Conus venoms:a rich source of novel ion channel-targetedpeptides.Physiological reviews,84,41-68)。根据其作用的受体与离子通道靶点的不同,目前已知功能的芋螺毒素又可分为12个不同的家族(Kaas,Q.,R.Yu,A.H.Jin,S.Dutertre and D.J.Craik,2012:ConoServer:updated content,knowledge,anddiscovery tools in the conopeptide database.Nucleic acids research,40,D325-330),包括alpha(α),chi(χ),delta(δ),epsilon(ε),gamma(γ),iota(ι),kappa(κ),mu(μ),omega(ω),rho(ρ),sigma(σ)和tau(τ)家族,同一超家族的芋螺毒素往往具有一个功能活性,少数具备多个家族的功能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伍伦贡大学,未经同济大学;伍伦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14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