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大板用抛釉磨块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84877.X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2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国力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3/34 | 分类号: | B24D3/34;B24D3/28;B24D3/32;B24D18/00;C08L101/00;C08L29/14;C08K3/22;C08K7/26;C08K3/36;C08K3/04;C08K1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树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05 | 代理人: | 应勤兵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大板用抛釉磨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大板用抛釉磨块,具有适中的锋利度、抛釉磨块的基体包裹金刚石明显有力的优点,具体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物质:25‑75份树脂粉、4‑12份氧化锌、1‑4份白炭黑、4‑12份聚乙烯醇缩丁醛、6‑18份石英砂、1‑5份钛白粉、1‑10份刚玉、5‑20份金刚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执手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陶瓷大板用抛釉磨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大板(简称陶瓷板),是一种由陶土、矿石等多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经成型、经1200℃高温煅烧等生产工艺制成的面积不小于1.62㎡的板状陶瓷制品。
陶瓷大板在最终成品之前,需要进行抛釉处理,具体是在抛光机转柄上的抛釉模块对陶瓷大板进行抛光。抛釉效果更多是取决于抛釉磨块的质量。传统的抛釉磨块是以树脂油作为结合剂,碳化硅作为骨架材料,以金刚石作为磨削材料。
这种传统的抛釉磨块,如果磨块本身过于锋利,则容易在高速抛光时一下子对陶瓷大板造成一定的击穿,从而形成行业内通称的过抛/抛白;如果磨块本身不够锋利,在对陶瓷大板进行抛光时,会产生一定的颤抖,在陶瓷大板表面形成一定的水波纹,即陶瓷大板的局部位置会存在漏抛情况,在后期精抛陶瓷大板时,就会造成光度不均匀的现象;另外,这种传统的抛釉磨块中也会存在金刚石的把持力不足情况,金刚石在抛釉磨块上有一定把持力但把持力又不够,要脱落但是又不不脱落,在对陶瓷大板进行抛光时也就对陶瓷大板的表面造成了磨花。
所以陶瓷大板收到传统抛釉磨块的限制,难以快速地、大批量地产出优质的成品,因此急需发明一种陶瓷大板专用磨块来解决陶瓷企业的实际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大板用抛釉磨块,具有适中的锋利度、抛釉磨块的基体包裹金刚石明显有力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陶瓷大板用抛釉磨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物质:25-75份树脂粉、4-12份氧化锌、1-4份白炭黑、4-12份聚乙烯醇缩丁醛、6-18份石英砂、1-5份钛白粉、1-10份刚玉、5-20份金刚石。
优选的,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物质:50份树脂粉、8份氧化锌、2份白炭黑、8份聚乙烯醇缩丁醛或、12份石英砂、3份钛白粉、5份刚玉、10份金刚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传统的抛釉磨块至通过氧化锌来作为粘结剂,本发明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和氧化锌都能够起到粘结剂的作用,聚乙烯醇缩丁醛对氧化锌起到助溶、助分散的作用,同时,二者还能够相互反应形成保护膜,使得整个抛釉磨块不容易碎齿,不容易磨花陶瓷大板,也提高了整个抛釉磨块的强度和柔韧性;
2.在以上成分中,钛白粉的分量如果放的少了,在整个抛釉磨块中只会起到染白的作用,如果放的多了,则会导致整个抛釉磨块太锋利,本发明的钛白粉比例,以及通过树脂粉、钛白粉、聚乙烯醇缩丁醛和氧化锌的相互左右,使得整个抛釉磨块具有适度的锋利度;
3.聚乙烯醇缩丁醛和金刚石相互作用,能够增强金刚石的把持力,进一步防止抛釉磨块出现碎齿现象,也能够避免对陶瓷大板在抛光时的刮花;
4.显微镜下观察抛釉磨块的工作面,能够观察到工作面清晰干净、排屑沟明显,同时,经过测试证明基体包裹金刚石明显有力;
5.传统抛釉磨块的磨耗比为0.017-0.028,磨耗比越小,则越耐磨,本发明的磨耗比能够达到0.017-0.019。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大板用抛釉磨块制备工艺,具有能够快速制作高质量抛釉磨块的优点。
一种陶瓷大板用抛釉磨块制备工艺,用于制备上述陶瓷大板用抛釉磨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国力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国力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48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