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封装Test key的制作方法和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82234.1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2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温质康;乔小平;苏智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10K71/00 | 分类号: | H10K71/00;H10K71/70;H10K50/844;H01L21/66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1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封装 test key 制作方法 检测 方法 | ||
1.一种薄膜封装Test key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封装Test key的制作,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玻璃基板(1)上制备TFT驱动器(2),在制备TFT驱动器(2)时,玻璃基板(1)边缘中的衬底层(11)与TFT驱动器(2)中的硅氮化物层在同一层,即在制备TFT驱动器(2)时,沉积在玻璃基板(1)边缘的硅氮化物层形成衬底层(11),再在TFT驱动器(2)制备像素定义层(3),像素定义层(3)经过曝光显影蚀刻脱膜形成图案,然后再在像素定义层(3)的开口处溅射一层阳极(4);
S2:在步骤S1的基础上制备OLED 发光器件(5),然后再在OLED 发光器件(5)上制备阴极,其中阴极包含Mg阴极(6)和Ag阴极(7);
S3:在步骤S2的基础之上沉积第一层水氧阻挡层(8),再在第一层水氧阻挡层(8)上涂布有机缓冲层(9),最后在有机缓冲层(9)上沉积第二水氧阻挡层(10);
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测试水氧检测Test key的可见光的透过率变化,反馈出水氧侵入的程度,当水氧从第一层水氧阻挡层(8)、有机缓冲层(9)和第二水氧阻挡层(10)的缝隙中渗透进入阳极(4)和阴极时,Ag阴极(7)易被水氧氧化成氧化银,氧化银为黑色固体,氧化银在可见光下的透过率比金属银的透过率要低;
步骤2:当刚刚薄膜封装完水氧检测Test key的可见光的透过率为93%-95%,经过器件在温度为40°,100%rh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t之后,再去检测水氧检测Test key的可见光的透过率为T,其中在可见光的透过率变化的速率为(T-95%)/t,其中可见光的透过率的变化速率和水氧透过率WVTR成正比,即K=(T-95%)/(tWVTR),其中K为常数,其值根据实际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根据测算Test key的可见光的透过率变化来测试水氧侵入的程度,进一步地反馈出器件后续的使用寿命缩短程度,以及器件缺陷的地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封装Test key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FT驱动器(2)采用栅型结构或者蚀刻阻挡型结构,所述衬底层(11)的材料为硅氮化物或者SiO2,其厚度范围为1μm-2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封装Test key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定义层(3)的厚度范围为2μm-3μm,像素定义层(3)的材料包括聚胺、聚酰胺、聚酰亚胺、酚醛树脂、聚氨酯、聚硅烷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封装Test key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4)为ITO/Ag/ITO,其中第一层ITO的厚度范围为0.005-0.02μm,第二层ITO的厚度范围为0.01μm-0.02μm,其中Ag的厚度范围为0.05μm-0.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封装Test key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g阴极(6)的厚度范围为0.005-0.02μm,Ag阴极(7)的厚度范围为0.05μm-0.1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封装Test key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水氧阻挡层(8)的厚度范围为0.6μm-1μm,其材料为硅氮化物,SiNC或者SiO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封装Test key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缓冲层(9)的厚度范围为1μm-3μm,有机缓冲层(9)中的有机薄膜材料为聚酰亚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封装Test key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氧阻挡层(10)的厚度范围为0.6μm-1μm,其材料为硅氮化物,SiNC或者Si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22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