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文具钢带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2686.1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4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华;李杨科;王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三美高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5/00 | 分类号: | C25D15/00;C25D5/14;C25D5/36;C25D5/16;C25D7/06 |
代理公司: | 广东科信启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0 | 代理人: | 吴少东 |
地址: | 52844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文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文具钢带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第一镀层和第二镀层,第一镀层和第二镀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预镀镍层、暗镍层、半光亮镍层、全光亮镍层;第一镀层和第二镀层的微观结构具有碳化钨颗粒,碳化钨颗粒的粒度>1.0μm。有益效果是:对钢带基材的表面进行电镀处理,形成两个表面电镀沉积不同厚度的镍层,镍层厚度可控制在±0.3μm的范围内,镍层均匀,性能稳定,不易有划伤,并且镍层中包含有碳化钨颗粒、氮化钛颗粒、碳化钽颗粒,能够大大增加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爆性,并且通过调节晶体颗粒的比例能够形成不同的颜色以及一定的花纹,提高了美观性,后期制成文具无需涂敷油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表面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文具钢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文具领域中所需要使用钢材制造的细分产品如钢笔、文具盒、钢制尺规等文具相较于塑料材质而言更加耐用并且美观上档次,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但是现有技术中文具钢材一般采用普通的马口铁并在其上涂敷油漆或者采用不锈钢以及镀铬材料,前者极不耐磨,使用过程中油漆容易脱落影响美观甚至导致基材生锈;中者也不耐磨,如不锈钢材料的钢笔,往往表面布满划痕;后者由于表面镀铬,易导致接触性皮炎,不适用长期使用。因此,需要一种耐磨性好、表面美观的文具钢材。
因此,进一步改进形成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具钢带及其制备方法,其利用创新的镀层以提高耐磨性,并通过调整镀层组分而产生一定的颜色变化以及纹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文具钢带,包括钢带基材,所述钢带基材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分别具有第一镀层和第二镀层,所述第一镀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0.05-0.1μm厚的预镀镍层、 0.45-0.6μm厚的暗镍层、0.5-0.65μm厚的半光亮镍层、0.5-0.65μm厚的全光亮镍层;所述第二镀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0.05-0.1μm厚的预镀镍层、0.15-0.3 μm厚的暗镍层、0.15-0.3μm厚的半光亮镍层、0.15-0.3μm厚的全光亮镍层;所述第一镀层和所述第二镀层的微观结构具有碳化钨颗粒,所述碳化钨颗粒的粒度>1.0μ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镀层和所述第二镀层的微观结构具有氮化钛颗粒,所述氮化钛颗粒的粒度>1.0μ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镀层和所述第二镀层的微观结构具有碳化钽颗粒,所述碳化钽颗粒的粒度>1.0μ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镀层和所述第二镀层中,所述碳化钨颗粒、氮化钛颗粒、碳化钽颗粒从所述全光亮镍层裸露出的部分小于整体粒度的3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带基材的型号为SPCC或SPCE。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文具钢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材:选取低碳冷轧钢带作为钢带基材,所述钢带基材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2)预处理:对钢带基材进行表面处理;
(3)镀镍:采用单面给电的方式分别在第一表面电镀1.5-2.0μm厚的镍层,在第二表面电镀0.5-1.0μm厚的镍层;
其中步骤(3)中第一表面上的镍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0.05-0.1μm厚的预镀镍层、0.45-0.6μm厚的暗镍层、0.5-0.65μm厚的半光亮镍层、0.5-0.65μm 厚的全光亮镍层;步骤(3)中第二表面上的镍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0.05-0.1μm 厚的预镀镍层、0.15-0.3μm厚的暗镍层、0.15-0.3μm厚的半光亮镍层、0.15-0.3 μm厚的全光亮镍层,步骤(3)中将碳化钨颗粒、氮化钛颗粒、碳化钽颗粒镀于镀层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三美高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三美高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26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