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068014.3 申请日: 2021-09-13
公开(公告)号: CN113871607A 公开(公告)日: 2021-12-31
发明(设计)人: 张静静;康海;王志华;刘宜霖;张汉平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大学
主分类号: H01M4/38 分类号: H01M4/38;H01M4/62
代理公司: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代理人: 李楠
地址: 213164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卤化物 掺杂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电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包括卤化物晶体、导电碳和单质硫,卤化物为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的卤化物可溶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导电碳基材料优选介孔碳、高分子聚合物、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导电炭黑、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单质硫和卤化物晶体分散在导电碳基材料中。其制备步骤包括先采用微乳液法在碳材料上引入卤化物,再通过硫升华引入单质硫。本发明通过卤化物对碳/硫复合材料的掺杂改性,提高了材料导电性,进而提高锂硫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锂硫电池凭借高理论比容量、正极硫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环境友好等显著优点,成为最有希望大规模应用的化学电源系统之一。

然而锂硫电池本身的缺陷阻碍了它的商业化应用,其中导电性差是影响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碳质材料具有高导电性,且耐腐蚀,引入正极能大幅度提高电导率。Ji等将硫复合到介孔碳CMK-3上(Ji X,Lee KT,Nazar LF.Ahighly ordered nanostructuredcarbon–sulphur cathode for lithium–sulphur batteries.Nature Materials 2009,8(6):500-506.);Yuan课题组通过热熔融法制备了MWCNT包覆硫正极材料(Yuan L,Yuan H,Qiu X,Chen L,Zhu W.Improvement of cycle property of sulfur-co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omposite cathode for lithium/sulfurbatterie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9,189(2):1141-1146.),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添加剂与碳复合的方法提高导电性,比单纯用碳效果要好。Wang等人用碳纳米空心球支撑合成了C@TiN-S复合材料,提高了导电性,还进一步实现了硫的吸附和催化转化(Yuankun Wang,Ruifang Zhang,Yuan-chao Pang,Xu Chen,Jinxin Lang,Jingjing Xu,Chunhui Xiao,Huanglong Li,Kai Xi,Shujiang Ding.Carbon@titanium nitride dualshell nanospheres as multi-functional hosts for lithium sulfur batteries[J].Energy Storage Materials,2019,16{5});Du等人在氮掺杂石墨烯中嵌入了单分散钴原子,其作为单原子催化剂能触发多硫化物反应(Du Z,Chen X,Hu W,Chuang C,Xie S,Hu A,Yan W,Kong X,Wu X,Ji H,Wan LJ.Cobalt in Nitrogen-Doped Graphene as Single-Atom Catalyst for High-Sulfur Content Lithium-Sulfur Batteries.J Am ChemSoc.2019Mar 6;141(9):3977-3985.)。

虽然上述改性手段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硫导电性差的问题,但导电碳基体与硫之间属于硬连接,缺乏有效的桥联与缓冲,不能充分发挥碳的导电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硫正极导电性差,导电碳基体与硫之间缺乏有效的桥联与缓冲。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包含卤化物晶体、导电碳和单质硫:

所述的卤化物为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的卤化物可溶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钾、钠、锂、锌的卤化物,更优选钾的卤化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8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