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8014.3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1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静;康海;王志华;刘宜霖;张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6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卤化物 掺杂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卤化物晶体、导电碳基材料和单质硫,所述的单质硫和卤化物晶体分散在导电碳基材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卤化物为碱金属卤化物、碱土金属卤化物和过渡金属卤化物可溶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和/或,所述的导电碳基材料选自介孔碳、高分子聚合物、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导电炭黑和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导电碳基材料为多壁碳纳米管;
和/或,卤化物为钾、钠、锂和锌的卤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卤化物为钾的卤化物。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卤化物溶解于水中,得到溶液;
(2)将油相、表面活性剂、卤化物水溶液混合乳化;
(3)向步骤(2)乳化后的体系中加入导电碳基材料,搅拌微乳液;
(4)在步骤(3)的微乳液体系搅拌的同时水浴加热,干燥后煅烧,得到卤化物掺杂的导电碳基材料;
(5)将升华硫与步骤(4)的卤化物掺杂的导电碳基材料混合,在氮气氛围下煅烧,使升华硫升华扩散,得到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溶液中卤化物的质量浓度为0.1-10%;
和/或,步骤(2)中油相与表面活性剂体积比为6:1-8:1,磁力搅拌混合;
和/或,步骤(2)中油相为难溶于水且易于挥发的有机溶剂;
和/或,步骤(2)中表面活性剂为曲拉通X-10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醇醚羧酸盐、烷基多苷、醇醚磷酸单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乙二醇丁醚醋酸酯、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α-烯基磺酸钠、仲烷基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羟基合成醇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硬脂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脂铵、硬脂酸甘油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和/或,步骤(2)中混合乳化方法为:在磁力搅拌的过程中,逐渐加入步骤(1)中的卤化物水溶液,形成微乳液体系;
和/或,步骤(3)中卤化物占导电碳基材料质量的0.1-50%;
和/或,步骤(3)中搅拌时间为0.1-100min;
和/或,步骤(4)中水浴加热温度为40-100℃,搅拌0.1-10h,在40-80℃下真空干燥0.5-12h,去除水相和油相;
和/或,步骤(4)中煅烧方法为在管式炉氮气氛围下500-600℃高温煅烧0.5-12h;
和/或,步骤(5)中卤化物掺杂的导电碳基材料的混合物中升华硫的质量百分数为30-90%;
和/或,步骤(5)的煅烧方法为:升华硫与卤化物掺杂的导电碳基材料混合物在管式炉氮气氛围下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高至150-600℃维持煅烧0.5-12h,使硫充分升华扩散,最终得到卤化物掺杂的碳/硫复合材料;
和/或,步骤(5)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步骤(4)制得的卤化物掺杂的导电碳基材料与升华硫研磨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油相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戊烷、己烷、辛烷、氯苯、二氯苯、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酸乙酯和氯酚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和/或,步骤(2)中还加有助表面活性剂,其中助表面活性剂为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异戊醇、1-己醇、2-己醇、1-辛醇、2-辛醇、杂醇油和对壬基酚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表面活性剂在乳化体系中的体积比例在10%-2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卤化物掺杂的碳/硫正极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作为正极材料应用在锂硫电池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80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