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金属零件小端面局部高硬度裂纹产生的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66905.5 | 申请日: | 202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5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鑫;李二红;曹美文;赵治国;李晓霞;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孟令琨 | 
| 地址: | 03703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金属 零件 端面 局部 硬度 裂纹 产生 加工 方法 | ||
1.一种解决金属零件小端面局部高硬度裂纹产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金属零件进行前期预加工,在完成前期预加工工序后,金属零件上预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加工余量为金属零件前期加工完成后金属零件预加工尺寸与金属零件设计尺寸的差值;
S2、对金属零件端面进行局部淬火,使金属零件硬度值达到设计要求,以满足金属零件的后续加工和使用需求;
S3、采用车削工艺去除三十分之二十九的加工余量,以减少金属零件下一步的加工难度;利用车削加工不受进给量及冷却影响产生裂纹的特性,对金属零件进行初步加工,减少金属零件的后续加工时间;
S4、利用磨削工艺对金属零件进行精加工,去除剩余三十分之一的加工余量,使金属零件尺寸及表面达到设计要求,完成金属零件的加工;剩余加工余量相对于总加工余量的占比小,磨削工艺加工时间缩短,消除磨削裂纹的产生机制,即干磨现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金属零件小端面局部高硬度裂纹产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削工艺用车刀采用高硬度刀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解决金属零件小端面局部高硬度裂纹产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硬度刀具采用陶瓷刀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金属零件小端面局部高硬度裂纹产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零件磨削工艺加工精度要求中金属零件端面的粗糙度为0.8μm,金属零件端面对轴线的跳动公差为0.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金属零件小端面局部高硬度裂纹产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零件进行前期加工中预留的加工余量为1.1-1.3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解决金属零件小端面局部高硬度裂纹产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零件进行前期加工中预留的加工余量为1.2mm,车削工艺去除1.16mm的加工余量,磨削工艺去除剩余0.04mm的加工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690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