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处理的印刷数据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63256.3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6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天成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2;G06T7/13;G06T5/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倍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1 | 代理人: | 夏开松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处理 印刷 数据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的印刷数据识别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用语义分割技术将采集到的RGB图像分割得到印刷品图像;步骤二:对标准图像和印刷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各自的图像描述;步骤三:对比标准图像与印刷图像的图像描述,判断印刷异常的情况。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先通过边缘检测提取图案内的边缘,再利用各个连通域描述的变化差异来进行缺陷检测,避免了光照的干扰,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通过使用图像内容的连通域描述来判断异常,而非对应像素的响应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的印刷数据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对印刷品缺陷检测的方法除主观目测方法之外,往往是将待检测的印刷品数据与标准模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比如色度检测法中将一束光投射到印刷品上,通过仪器获取颜色的三刺激值,换算成可以对比的数值,然后与样本的值比对,出现异常的地方即为存在缺陷的位置;以及基于图像的将拍摄图像与标准图像做差对比,但这些方法容易受到光照等因素的干扰,最终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因为很多时候标准模板都只是电子版文件,不受环境的干扰,而印刷出的产品其图像是通过相机真实采集获得的,而真实场景中的光源强度、方向等都是随机的,所以直接比较时,很容易受到光照影响,即难以确定差异的地方是真实的印刷缺陷,还是光照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的印刷数据识别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大数据处理的印刷数据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用语义分割技术将采集到的RGB图像分割得到印刷品图像;步骤二:对标准图像和印刷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各自的图像描述;步骤三:对比标准图像与印刷图像的图像描述,判断印刷异常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具体为:对印刷品图像进行边缘检测,获得对应的边缘图像;提取边缘图像内闭合的连通域;由连通域分析来获得其描述;连通域描述组合得到该印刷品图像的描述。
进一步,对印刷品图像进行边缘检测,获得对应的边缘图像具体包括:输入印刷图像,将图像灰度化处理后,使用Canny算子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梯度边缘,即为印刷区域中图案的边缘。
进一步,提取边缘图像内闭合的连通域具体包括:对印刷区域中图案的边缘使用种子填充法进行连通域分析,得到具有不同标签的连通域,并得到最大的标签号的值,即总共的数量。
进一步,由连通域分析来获得其描述具体为:设置初始参数,印刷图像的各连通域(共个)分别设置对应的初始值,包括像素个数N=0,层数L=0。极限坐标:;
由于不同图像的像素大小不同,故而连通域的面积参数用该连通域的像素个数与整个图像的总像素个数的比值来表示,即该连通域面积参数S:
;
式中,N为连通域的像素个数,为整个图像的像素个数;
逐行遍历图像的像素点,获得:图像中每行的像素点都有其对应的连通域标签,形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天成包装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天成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32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队长度与交通量估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