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腔体内相变散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2018.4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1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童小飞;吴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莹帆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江苏海联海律师事务所 32531 | 代理人: | 倪章勇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内 相变 散热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腔体内相变散热器,包括相变热传装置,所述相变热传装置包括用于装相变液的内腔体,该相变热传装置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槽体,所述槽体内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从上到下依次平铺排列,该相变热传装置底部设有用于固定的螺丝,所述腔体内相变散热器的底部设有导热硅脂。导热硅脂安装在所述腔体内相变散热器和散热物体之间。本发明中腔体内相变散热器相比传统铜铝的热传导,效率大大提高,蒸汽通道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进行任意变形,解决不同空间下的散热要求。本专利做到了兼顾功能稳定性,可靠性,外观,造价,使用便捷性,应用的灵活性。对散热器的推广使用做到了低成本适配等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腔体内相变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学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具有超高热流密度、短时和间歇性工作的大功率组件,这类系统工作时间短、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环境恶劣,而热流密度却很高,周围环境又接近真空,无法进行空气对流散热,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散热问题,则会大大降低系统可靠性。
目前行业内部远端热传导,均是利用液体相变进行传导,现有技术均为利用超纯水,沸点为100度,腔体内抽真空,制作工艺复杂,且传导结构为热管结构或是平面VC结构,其冷却段与散热器换热面积受结构所限,无法实现最大利用率。本结构摒弃了传统超纯水,使低温相变氟化液工质,腔体内无需抽真空,且整体工艺可以使用任意金属材质做成腔体,热传导结构可以实现3D化,使相变冷却段与散热器面积大大增加,热传效率相较现有技术大大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腔体内相变散热器,具体方案如下:
本发明是一种腔体内相变散热器,包括相变热传装置,所述相变热传装置包括用于装相变液的内腔体,该相变热传装置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槽体,所述槽体内焊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该相变热传装置1底部涂刷有导热硅脂。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相变热传装置为顶面、底面和设在所述顶面和底面之间的隔断墙围城的箱体,所述隔断墙设有3面。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散热片为鱼鳍状铝制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包括若干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相互平行排列,所述金属片水平安装在所述相变热传装置1上。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导热硅脂涂刷在芯片与散热器之间。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散热片通过钎焊或锡膏焊安装在所述相变热传装置上。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相变热传装置通过钎焊或扩散焊或电阻焊接方式制成。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相变热传装置底部设有用于把散热器固定在芯片上的螺丝。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相变热传装置的内腔体装有低温氟化液工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相变热传装置为铝或铁或铜等金属制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腔体内相变散热器相比传统铜铝的热传导,效率大大提高,蒸汽通道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进行任意变形,解决不同空间下的散热要求。腔体内相变散热器为铝或任意金属做成的腔体,热传导结构可以实现3D化,是相变冷却段与散热器换热面积大大增加,热传效率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本专利做到了兼顾功能稳定性,可靠性,外观,造价,使用便捷性,应用的灵活性。对散热器的推广使用做到了低成本适配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莹帆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莹帆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20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