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提升结构、加载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和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5233.1 | 申请日: | 202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0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岱英;文江涛;吴彪;邓正宁;张恩;朱玉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B66F7/04;B66F7/2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世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73 | 代理人: | 邬丽明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提升 结构 加载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施工 | ||
1.一种一体化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结构屋盖,包括钢箱梁;
机电管线,安装在所述钢结构屋盖的下方;
压型钢板,安装在所述钢结构屋盖的上方;
提升系统,包括提升架及提升器,所述提升架设置在所述钢箱梁的两端,所述提升器设置在所述提升架的上方并与其连接,所述提升系统用于提升所述钢结构屋盖、机电管线和压型钢板组装而成的整体结构;及
支撑连接件,设置在建筑结构的混凝土立柱上,用于支撑和连接所述钢箱梁;
其中,当所述钢结构屋盖、机电管线和压型钢板组装成所述整体结构后,所述提升系统能够将所述整体结构提升至所述支撑连接件上预设的安装位置进行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系统还包括:
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混凝土立柱的顶端,所述提升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
提升导向架,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且位于所述提升器的一侧;及
提升钢绞线,分别与所述提升器和所述提升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包括:
钢牛腿,部分预埋于所述混凝土立柱的侧端;和/或
钢梁预装段,设置在所述混凝土立柱的顶端,所述钢梁预装段与所述钢箱梁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屋盖包括多榀钢箱梁,相邻的两榀所述钢箱梁之间设置有钢次梁,所述钢次梁包括沿所述钢箱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上弦次梁和多个下弦次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电管线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喷淋层、电气层及通风层;
所述喷淋层包括相连通的消防主管、消防支管及喷淋管,所述消防主管沿钢箱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下弦次梁的下方,喷淋管的上端的喷淋头设置在上弦次梁的侧方,所述消防主管上设置有横向接口,横向接口处设置有金属软接头,金属软接头用于与另一个所述钢结构屋盖的消防主管连接;
和/或所述电气层包括电气管道,沿钢箱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钢结构屋盖的下弦次梁的下方;
和/或所述通风层包括新风管道和防排烟管道,且均沿所述钢箱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钢结构屋盖的下弦次梁的下方,并在所述钢箱梁的跨中处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钢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压型钢板或金属屋面底板压型钢板。
7.一种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试验装置用于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箱梁的加载试验,包括:
试验平台,包括沿所述钢箱梁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墩台及垫梁,所述垫梁设置在两个所述墩台之间,所述墩台的两端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的底端面设置有垫板,所述台阶的侧端面设置有钢支座;
加载组件,包括反力梁、张拉预应力钢绞线及穿心千斤顶,所述反力梁设置在两榀所述钢箱梁的顶板相背对侧并通过所述张拉预应力钢绞线连接,所述穿心千斤顶与所述张拉预应力钢绞线连接;及
传感器组件,包括位移计及应变计,用于监测所述钢箱梁的位置变化和应力变化。
8.一种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载试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01、组装施工试验平台,待其组装完毕后将两榀钢箱梁安装在所述施工试验平台上;
步骤02、安装加载组件;
步骤03、安装传感器组件;
步骤04、对所述钢箱梁进行预加载;
步骤05、对所述钢箱梁进行正式加载;
步骤06、根据采集的数据判断所述钢箱梁的挠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加载试验结果验证并修改所述钢箱梁的起拱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523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