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重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4824.7 | 申请日: | 2021-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9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廖益丰;唐小凤;周祖鹏;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M11/14 | 分类号: | F16M11/14;F16M11/08;F16M11/10;F16M11/12;F16M11/22;G03B15/03;G03B17/56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郑华海 |
地址: | 545616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重构 视觉 相机 支架 | ||
本发明一种可重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包括主体支架和视觉防错相机,视觉防错相机通过相机连接机构与主体支架连接,主体支架靠下端处还设有用于提高主体支架稳定性的双曲柄滑块机构;相机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球面副、第一连接支座、第二连接支座、第三连接支座、X光轴、Y光轴、Z光轴和两个光轴支撑座;双曲柄滑块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曲柄滑块组件和第二曲柄滑块组件,第一曲柄滑块组件和第二曲柄滑块组件分别连接在主体支架的两根竖杆上。本发明能够通过构件重组来改变自身刚度和稳定性,使支架既可应用于普通视觉防错场合,也能应用于平稳性较高和刚度需求较高的场合,以适应工厂复杂多变的环境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计领域,涉及一种防错相机支架,特别涉及一种可重的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
背景技术
我国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目前我国汽车的年产量大概在2500万辆左右,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许多城市也由于地域和历史文化的原因逐渐形成了汽车城。汽车的巨大产量离不开发动机的生产,而曲轴箱是发动机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然而曲轴箱的生产需要在曲轴箱上进行打码,现在所用的针式打码机在打码的时候不是百分之百正确,出错的时候会导致大批量曲轴箱打码错误,因此,曲轴箱的视觉防错是非常重要的。视觉防错离不开视觉相机,视觉相机能否稳定和精准的采集图样直接影响到防错的效率,然而工厂中的环境时常是复杂多变的,有些时候需要根据需要来改变相机支架刚度和稳定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根据作业环境变化需求来改变自身刚度和稳定性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重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该相机支架能够通过构件重组来改变自身刚度和稳定性,以适应工厂复杂多变的环境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重构视觉防错相机支架,包括龙门结构的主体支架以及连接在主体支架上的视觉防错相机,所述主体支架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两根竖杆,两根竖杆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第一横杆水平设置且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杆的上端连接形成龙门结构,第二横杆水平设置在第一横杆下侧且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杆连接,所述两根竖杆的前后侧面分别设有滑槽;所述视觉防错相机通过相机连接机构与主体支架连接,所述主体支架靠下端处还设有用于提高主体支架稳定性的双曲柄滑块机构;所述相机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球面副、第一连接支座、第二连接支座、第三连接支座、X光轴、Y光轴、Z光轴和两个光轴支撑座,所述视觉防错相机的底部通过连接球面副与第一连接支座连接;所述Z光轴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支座连接形成圆柱副,Z光轴远离第一连接支座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支座连接形成圆柱副;所述第二连接支座还与Y光轴的一端连接形成圆柱副,且Y光轴与Z光轴相互垂直,Y光轴远离第二连接支座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支座连接形成圆柱副,第三连接支座还与X光轴的一端连接形成圆柱副,且X光轴与Y光轴相互垂直,所述X光轴水平设置且X光轴远离第三连接支座的一端通过两个光轴支撑座与主体支架的两根竖杆连接;所述双曲柄滑块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曲柄滑块组件和第二曲柄滑块组件,第一曲柄滑块组件和第二曲柄滑块组件分别连接在主体支架的两根竖杆上,所述第一曲柄滑块组件包括固定铰座Ⅰ、第一连杆Ⅰ、第二连杆Ⅰ、滑动铰座Ⅰ、第三连杆Ⅰ、第四连杆Ⅰ、底部支撑杆Ⅰ和底部铰座Ⅰ,第二曲柄滑块组件包括固定铰座Ⅱ、第一连杆Ⅱ、第二连杆Ⅱ、滑动铰座Ⅱ、第三连杆Ⅱ、第四连杆Ⅱ、底部支撑杆Ⅱ和底部铰座Ⅱ;所述固定铰座Ⅰ和固定铰座Ⅱ分别套设在竖杆外侧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第二横杆下方,且固定铰座Ⅰ和固定铰座Ⅱ的高度一致;所述滑动铰座Ⅰ和滑动铰座Ⅱ分别滑动套设在竖杆外侧并分别位于固定铰座Ⅰ和固定铰座Ⅱ下方,所述底部铰座Ⅰ和底部铰座Ⅱ分别套设在竖杆外侧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对应的竖杆底部;所述第一连杆Ⅰ一端与固定铰座Ⅰ铰接连接,第一连杆Ⅰ远离固定铰座Ⅰ的一端与第二连杆Ⅰ铰接连接,第二连杆Ⅰ远离第一连杆Ⅰ的一端与滑动铰座Ⅰ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Ⅱ一端与固定铰座Ⅱ铰接连接,第一连杆Ⅱ远离固定铰座Ⅱ的一端与第二连杆Ⅱ铰接连接,第二连杆Ⅱ远离第一连杆Ⅱ的一端与滑动铰座Ⅱ铰接连接,且第一连杆Ⅰ、第二连杆Ⅰ与第一连杆Ⅱ、第二连杆Ⅱ对称设置在两根竖杆之间,当第一连杆Ⅰ和第一连杆Ⅱ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连杆Ⅰ和第一连杆Ⅱ的端部相互对接;所述第三连杆Ⅰ一端与滑动铰座Ⅰ铰接连接,第三连杆Ⅰ远离滑动铰座Ⅰ的一端与第四连杆Ⅰ铰接连接,第四连杆Ⅰ远离第三连杆Ⅰ的一端与底部支撑杆Ⅰ铰接连接,底部支撑杆Ⅰ远离第四连杆Ⅰ的一端与底部铰座Ⅰ铰接连接,且第三连杆Ⅰ和第四连杆Ⅰ位于竖杆的前侧面;所述第三连杆Ⅱ一端与滑动铰座Ⅱ铰接连接,第三连杆Ⅱ远离滑动铰座Ⅱ的一端与第四连杆Ⅱ铰接连接,第四连杆Ⅱ远离第三连杆Ⅱ的一端与底部支撑杆Ⅱ铰接连接,底部支撑杆Ⅱ远离第四连杆Ⅱ的一端与底部铰座Ⅱ铰接连接,且第三连杆Ⅱ和第四连杆Ⅱ位于竖杆的后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48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