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料油脱金属装置和原料油脱金属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31482.3 | 申请日: | 2021-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1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崔新安;蒋兴家;王雪;申明周;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32/02 | 分类号: | C10G3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黄燕 |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原料 金属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原料油脱金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罐体、分离套筒、电极和原料分布器,所述分离罐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油口和富含金属组分出口,顶部设置有净化油出口,所述分离套筒和所述原料分布器均安装于所述分离罐体内,所述原料分布器位于所述分离套筒的外部,所述电极插设于所述分离套筒内,所述分离套筒的侧壁开设有单向进料孔,所述原料分布器的一端设置有分布孔,所述原料分布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所述原料油脱金属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分离套筒的套筒支架,所述套筒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盘、第二支架盘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架盘和所述第二支架盘之间的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架盘和所述第二支架盘同时与所述分离罐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盘和所述第二支架盘对应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分离套筒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盘和所述第二支架盘的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分离套筒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支架盘、所述第二支架盘以及所述分离罐体的内侧壁围成的空间为密闭空间,所述原料分布器插设于所述密闭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油脱金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固定悬挂于所述分离罐体内,所述上电极从所述分离套筒的上部插设于所述分离套筒的中心,所述下电极从所述分离套筒的下部插设于所述分离套筒的中心,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不相连且间隔设置;所述单向进料孔的开口位置位于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料油脱金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与所述分离套筒之间的距离为2-25cm;所述电极与所述分离套筒之间的距离比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之间的距离大1-1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料油脱金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与所述分离套筒之间的距离为3-10cm;所述电极与所述分离套筒之间的距离比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之间的距离大2-5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料油脱金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罐体内设置有上绝缘吊挂和下绝缘吊挂,所述上电极与所述上绝缘吊挂固定连接,所述下电极与所述下绝缘吊挂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料油脱金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分别与高压电源相连;所述上电极施加正高压直流电源,所述下电极施加负高压直流电源;或者,所述上电极施加负高压直流电源,所述下电极施加正高压直流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油脱金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套筒为多个,所述原料分布器位于所述分离罐体的轴心线处,多个所述分离套筒在所述分离罐体内沿着所述原料分布器呈环形分布,所述电极的个数与所述分离套筒的个数一一对应。
8.一种原料油脱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原料油通入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原料油脱金属装置的所述进油口,所述原料油经原料分布器排出并经所述单向进料孔进入到所述分离套筒内,所述原料油于所述分离套筒内经电场处理,获得净化油和富含金属组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原料油脱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油在通入所述进油口之前,先对所述原料油进行预热升温至50-16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原料油脱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电场处理时,所述分离套筒内的所述电极施加的电场强度为1200-20000V/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148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