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气田站场热能循环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9301.3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0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利琼;李姝璇;黄坤;常泰;彭瑀;张开;许铎;陆镜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4T10/15;F25B4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刘艳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田 热能 循环 利用 系统 | ||
1.一种油气田站场热能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能提供端、热能储存端、热能消费端和热能传输系统;
热能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热源交换器(201)和第二热源交换器(202),第一热源交换器(201)和第二热源交换器(202)均设置有蒸发端和冷凝端;
热能提供端包括废弃油气井换热端(1)、天然气压缩机组(3)和压缩机集中换热器(4),废弃油气井换热端(1)、第一热源交换器(201)蒸发端和压缩机集中换热器(4)形成闭合回路,天然气压缩机组(3)与压缩机集中换热器(4)连通;
在热能储存端进行储热工作时,热能储存端与第一热源交换器(201)冷凝端形成闭合回路;在热能储存端进行放热工作时,热能储存端与第二热源交换器(202)蒸发端形成闭合回路;
热能消费端包括自定义使用端(5)、加热储油罐回型管路(801)和储油罐加热端(6),自定义使用端(5)、第二热源交换器(202)冷凝端和加热储油罐回型管路(801)形成闭合回路,加热储油罐回型管路(801)位于储油罐加热端(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站场热能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热能传输系统还包括压缩机集中换热器入第二热源交换器控制阀(203)、压缩机集中换热器入第一热源交换器控制阀(204)、冷凝端出口控制阀(207)、冷凝端出口加压水泵(208)和自定义使用端分散型管路(804);第一热源交换器(201)内部设置有第一热源交换器内部压缩机(205),第二热源交换器(202)内部设置有第二热源交换器内部压缩机(206);压缩机集中换热器(4)出口通过管道接入第一热源交换器(201)蒸发端,由压缩机集中换热器入第一热源交换器控制阀(204)控制;压缩机集中换热器(4)出口通过管道接入第二热源交换器(202)蒸发端,由压缩机集中换热器入第二热源交换器控制阀(203)控制;冷凝端出口控制阀(207)与冷凝端出口加压水泵(208)顺次连接位于第二热源交换器(202)冷凝端出口;加热储油罐回型管路(801)和自定义使用端分散型管路(804)与第二热源交换器(202)冷凝端出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站场热能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废弃油气井换热端(1)包括废弃油气井双螺旋管路(802)、第一废弃油气井(101)、第二废弃油气井(102)、第三废弃油气井(103)、第一废弃油气井控制阀(104)、第二废弃油气井控制阀(105)、第三废弃油气井控制阀(106)、废弃油气井换热端总阀(107)和废弃油气井换热端加压水泵(108),废弃油气井双螺旋管路(802)设置在第一废弃油气井(101)、第二废弃油气井(102)和第三废弃油气井(103)内部,废弃油气井双螺旋管路(802)同时连接第一热源交换器(201)和第二热源交换器(202)的蒸发端,废弃油气井换热端总阀(107)和废弃油气井换热端加压水泵(108)位于废弃油气井换热端(1)线路出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气田站场热能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天然气压缩机组(3)与压缩机集中换热器(4)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天然气压缩机组加压水泵(301)和天然气压缩机组控制阀(302);压缩机集中换热器(4)出口连接有压缩机集中换热器出口加压水泵(401),压缩机集中换热器(4)入口顺序连接有压缩机集中换热器入口加压水泵(402)和压缩机集中换热器入口控制阀(403);天然气压缩机组(3)的出口与压缩机集中换热器(4)的入口通过管路形成回路闭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93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