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点蜂缘蝽导致大豆“症青”发生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029071.0 申请日: 2021-09-01
公开(公告)号: CN113796277A 公开(公告)日: 2021-12-17
发明(设计)人: 孙宗涛;魏中艳;张合红;李雁军;陈剑平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大学
主分类号: A01G22/40 分类号: A01G22/40;A01G7/06;A01K67/033
代理公司: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代理人: 范盈;李玉娜
地址: 315211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点蜂缘蝽 导致 大豆 症青 发生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植物育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点蜂缘蝽导致大豆“症青”发生的方法;发明人首次尝试构建的室内培育体系和获得优选参数,为科研人员培育相关抗性品种提供实验材料和育种经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育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点蜂缘蝽导致大豆“症青”发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油料物资和饲料来源,是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频繁,大豆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年来的大豆“症青”现象在我国大面积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大豆“症青”近年来在我国连年大面积暴发式发生且为害严重,尤其是在黄淮海地区。“症青”植株主要表现为品种应成熟时,植株仍然叶绿、枝青,有荚但荚而不实或者籽粒瘪烂的现象,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并呈现出逐步向西北、东北大豆产区扩散蔓延的趋势,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威胁我国大豆产业振兴计划的实施。由于发生的突发性,目前国内对大豆“症青”的发生原因众说纷纭,主要原因包括:大豆病毒、虫害、营养元素不均衡、气候问题等,大豆“症青”可以说是大豆的“癌症”,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制约我国大豆生产。

相关研究报道,大豆“症青”发生的直接诱因是刺吸式害虫造成大豆籽粒幼胚死亡,使籽粒发育停滞,导致源-库关系失衡。而点蜂缘蝽作为引起“症青”发生的元凶之一,已引起了大豆科技工作者与生产者的高度重视。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是豆科典型的刺吸式害虫,别名:白条蜂缘蝽或豆缘蝽象,属半翅目缘蝽科。点蜂缘蝽寄主范围广泛,主要为害蚕豆、豌豆、菜豆、绿豆、大豆、豇豆和毛蔓豆等豆科植物,亦为害水稻、麦类、高粱、玉米、红薯、棉花、甘蔗、丝瓜等。点蜂缘蝽通过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发育不良,果荚不实或形成瘪粒,危害严重时全株坏死,颗粒无收。点蜂缘蝽通过刺吸植物汁液危害大豆全生育期,防治点蜂缘蝽可以有效控制大豆“症青”的发生。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在近年来的生产实践中,针对大豆症青提出了防治技术:从大豆开花期开始,喷施吡虫啉+氰戊菊酯、氯虫·噻虫嗪等杀虫剂,可有效防止田间“症青”现象发生。然而,该种防治策略成本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全程介入,不容易大面积推广(徐彩龙等,黄淮海夏大豆症青发生原因探讨与防治技术,大豆科技,研究与探讨,2019)。此外,当化学药物防治不及时、不到位或因天气原因无法防治时,均会造成损失,化学防治不仅污染环境、增加成本,还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且更难防治。目前,培育推广抗虫品种是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手段。但当前生产上尚未发现抗性大豆品种。

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新形势下,解析大豆“症青”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培育耐“症青”大豆新品种是目前亟需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在室内建立了大豆“症青”发生的实验模型,可用于“症青”抗性植株的培育,由于在室内构建相关模型,更容易控制环境条件,并针对重要的环境条件设计多因素或单因素实验,通过摸索和优化育种条件,提高“症青”大豆模型构建速度和成功率,目前国内外均未见利用点蜂缘蝽在室内导致大豆“症青”发生的报道和研究性文章。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点蜂缘蝽导致大豆“症青”发生的方法,通过优化点蜂缘蝽接虫密度、取食周期、植物接虫生育时期等关键技术参数,建立一套室内条件下,利用点蜂缘蝽快速有效导致大豆“症青”发生的实验体系,为解析点蜂缘蝽导致的大豆“症青”发生规律及分子生物学机理提供实验体系,为后期培育抗/耐“症青”大豆新品种提供模型基础。此外,发明人首次尝试构建的室内培育体系和获得优选参数,为科研人员培育相关抗性品种提供实验材料和育种经验。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培育“症青”大豆植株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1)供试点蜂缘蝽的选择

选取羽化后5-10天的点蜂缘蝽成虫(雌虫与雄虫均可),置于养虫笼中饥饿12h,随后进行后续接虫实验;

(2)供试大豆植株选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90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