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缩流延PE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5234.8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1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渊;王广;庄超;张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厚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9/04;C08L23/08;C08L51/06;C08L1/28;C08K3/36;C08K5/098;C08K5/5425;C08K13/02;C08K5/524;C08K5/3492;C08K5/00;C08J5/18;B32B27/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36 | 代理人: | 严刘英 |
地址: | 641402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缩流延 pe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缩流延PE膜及其制备方法。PE膜包括热缩外层和增韧内层,热缩外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乙烯蜡、聚乙烯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硅、增粘剂、增塑剂、爽滑剂和偶联剂;增韧内层包括低密度线性聚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纳米二氧化硅、抗氧剂、光稳定剂、增粘剂和偶联剂。制备时,先分别制备热缩外层和增韧内层,然后再将热缩外层和增韧内层一起放入流延机中进行共挤流延拉伸,即得热缩流延PE膜。本发明制备的热缩流延PE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收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缩流延PE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乙烯(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聚乙烯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室温下能耐酸和碱,但容易受光、热氧化,在紫外线下还可以发生光降解。聚乙烯还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其结晶部分赋予聚乙烯较高的强度,非结晶部分赋予其良好的柔韧性。
PE热收缩膜广泛适用于烟酒类、易拉罐类、矿泉水类、各种饮料类、布匹等产品的整件集合包装,其具有柔韧性好,抗撞击、抗撕裂性强,不易破损、不怕潮、收缩率大等优点,其对堆放在托板上的货物进行缠绕包装,使包装物更加稳固整洁,更超强防水,被广泛使用于外贸出口、造纸、五金、塑料、化工、建材、食品医药行业。
现有的PE热收缩膜在强度和韧性方面有局限,一般采用HDPE来提高强度,但是HDPE会使热收缩膜的韧性大幅度下降,烟类包装一般整条包装后再集合包装,但是对于两条以上的集合包装PE热收缩膜,现有的PE热收缩膜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容易破裂,且损耗量大,因此如何提高热收缩膜的拉伸和韧度,以及节约集合包装所用PE热收缩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缩流延PE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热缩膜强度低以及热缩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缩流延PE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的热缩流延PE膜包括热缩外层和增韧内层;热缩外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低密度聚乙烯40~50份,高密度聚乙烯5~10份,聚乙烯蜡3~8份,聚乙烯醇3~6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6份,纳米二氧化硅1~3份,增粘剂0.1~2份,增塑剂0.5~2份,爽滑剂0.5~2份和偶联剂2~4份;
增韧内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低密度线性聚乙烯15~25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8~12份,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5~10份,纳米二氧化硅1~3份,抗氧剂0.5~2份,光稳定剂0.5~2份,增粘剂0.5~2份和偶联剂1~3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热缩外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低密度聚乙烯45份,高密度聚乙烯8份,聚乙烯蜡5份,聚乙烯醇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增粘剂1份,增塑剂1份,爽滑剂0.5份和偶联剂3份。
进一步,增韧内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低密度线性聚乙烯20份,乙烯-乙烯醇共聚物10份,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8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抗氧剂0.5份,光稳定剂1份,增粘剂1份和偶联剂2份。
进一步,热缩外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低密度聚乙烯45份,高密度聚乙烯8份,聚乙烯蜡5份,聚乙烯醇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增粘剂1份,增塑剂1份,爽滑剂0.5份和偶联剂3份;
增韧内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厚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厚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52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