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水管道气密性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19724.7 | 申请日: | 2021-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4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冯建新;吴治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益鑫源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9040 广东省江门市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管道 气密性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排水管道气密性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涉及管道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其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有待测管道,所述内壳和外壳沿待测管道径向设置;所述内壳与待测管道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一腔室,所述外壳朝向待测管道处的侧壁沿外壳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隔板,相邻所述隔板、外壳以及待测管道共同形成密封的第二腔室;所述外壳靠近每一第二腔室处的外表面均连通有气囊;所述内壳端部连通有充气组件以及泄压组件,所述内壳端部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内壳和外壳沿待测管道周向同步转动的转动组件;本申请具有在检测管道气密性的同时,确定管道漏气部位的位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道气密性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水管道气密性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排水管道至汇集和排放污水、废水和雨水的灌渠及其附属设施所组成的系统,包括干管、支管以及通往处理厂的管道,为了使得排水管能够稳定且可靠的工作,在使用排水管道之前,人们一般会对排水管道的气密性进行检测。
目前的检测方法一般都是在排水管道外部套接一个气管,在气管上连通一个气囊,气管和排水管道端部封闭,接着从排水管道其中一端通入气体,并不断增大排水管道内部的气压,若排水管道存在漏气部位,那么部分空气将从漏气部位进入气管内部,并使得气囊鼓胀;若排水管道不存在漏气部位,那么气囊将不会鼓胀,因此,通过气囊是否鼓胀来判定排水管道气密性是否良好。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方法虽然能够检测出排水管道是否漏气,但是操作人员无法获知排水管道具体的漏气部位,进而无法对漏气部位进行修补,故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操作人员无法定位排水管道的漏气部位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排水管道气密性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排水管道气密性检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排水管道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有待测管道,所述内壳和外壳沿待测管道径向设置;所述内壳与待测管道之间形成密封的第一腔室,所述外壳朝向待测管道处的侧壁沿外壳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隔板,相邻所述隔板、外壳以及待测管道共同形成密封的第二腔室;所述外壳靠近每一第二腔室处的外表面均连通有气囊;所述内壳端部连通有充气组件以及泄压组件,所述内壳端部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内壳和外壳沿待测管道周向同步转动的转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壳安装于待测管道内部,以使得内壳与待测管道内壁形成密封的第一腔室,将外壳安装于待测管道外部,并使得外壳与内壳沿待测管道径向设置,然后通过充气组件向第一腔室内注入空气,从而使得第一腔室内的气压逐渐增大,若管道存在漏气部位,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将进入漏气部位对应的第二腔室内,进而使得对应的气囊鼓胀,此时操作人员便可准确获知管道的漏气部位;若不存在漏气部位,当第一腔室内的气压到达一定强度时,可通过泄压组件对第一腔室进行泄压;另外,可通过转动组件驱动外壳和内壳沿待测管道周向转动一定角度,以便对待测管道的整个侧壁进行气密性检测。
可选的,所述外壳朝向待测管道处的侧壁,以及所述内壳朝向待测管道处的侧壁均开设有连通孔,所述外壳靠近连通孔处的侧壁,以及所述内壳朝向连通孔处的侧壁均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紧密贴合于待测管道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橡胶垫质地柔软,变形程度大,因此橡胶垫的加设能够使得外壳和内壳能够适应不同管径的待测管道,使得外壳靠近连通孔处的侧壁,以及内壳靠近连通孔处的侧壁始终能够紧密贴合于待测管道侧壁,提高适用性;另一方面,橡胶垫密封效果良好,因此橡胶垫的设置能够提高外壳与待测管道连接处,内壳与待测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橡胶垫侧壁沿其周向设置有进给板,所述外壳和内壳靠近连通孔处的侧壁、每一所述隔板朝向待测管道处的侧壁均开设有供进给板插设的进给槽,所述橡胶垫靠近进给板处的一侧插设于进给槽内,所述外壳和内壳端壁均设置有用于固定进给板插入进给槽内的插设位置的限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益鑫源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益鑫源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97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