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无框车窗控制系统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3523.6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5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田旺;翟钧;肖波;彭政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95 | 分类号: | E05F15/695;E05F15/70;E05F15/75;E05F15/71;E05F15/77;E05F15/76;E05F15/73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黄启梅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车窗 控制系统 汽车 | ||
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载无框车窗控制系统及汽车,通过合理整合车窗控制指令,发送统一的车窗开度请求控制车窗开闭,有效的减少总线信号指令,减少总线负载、简化控制系统的控制架构。该系统包括:车窗协调模块,其用于从预设的多个间接控制指令源处分别获取间接控制指令,再结合车辆当前电源档位和预设的优先级排序生成车窗协调控制指令;车窗电机控制模块,其用于在接收到车窗协调控制指令、车窗微降控制指令、车窗微升控制指令、主驾侧按键控制指令和乘员侧按键控制指令中的一个或多个控制指令时,按照预设的优先级排序仲裁出处于最优排序位置的目标控制指令,再根据车窗当前运动状态和目标控制指令控制执行电机进行相应动作,实现车窗升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框车窗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无框车窗控制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化发展迅速,各种电子器件和功能都进行了高度集成化。就如无框车窗而言,现大多车企都提出“语音控制车窗、遥控钥匙控制车窗、蓝牙钥匙控制车窗、手机APP控制车窗、主驾/乘员侧按键控制车窗、无框车窗微升微降、活体检测功能降窗、抽烟检测功能降窗、雨天自动关窗、离车闭锁自动关窗、小憩模式自动关窗、自动洗车功能关窗”等等一系列车窗相关控制功能。车窗控制指令繁多且复杂,且存在不同控制指令同时触发和车窗动作中再次收到控制指令的场景,若不进一步处理,不仅会造成车窗功能中信号繁多,场景繁多,架构复杂,逻辑复杂,总线极易超负载,造成总线紊乱,而且车窗控制冲突,控制功能极不稳定,容易出现车窗功能罢工情形。将务必使用户对车窗功能体验感极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载无框车窗控制系统及汽车,针对只有ON档和OFF档两个电源档位的汽车,通过合理整合车窗控制指令,发送统一的车窗开度请求(0-100%,0对应车窗全闭,100%对应车窗全开)控制车窗开闭,有效的减少总线信号指令,减少总线负载、简化控制系统的控制架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无框车窗控制系统,应用于仅具有ON档和OFF档两个电源档位的车辆,包括:
车窗协调模块,其用于从预设的多个间接控制指令源处分别获取间接控制指令,再结合车辆当前电源档位和预设的优先级排序生成车窗协调控制指令,所述车窗协调控制指令中记录有对无框车窗的开度请求值;
车窗微降控制车窗模块,其用于在车门关闭且车窗处于全关状态时,若检测到车门开启意图请求,则生成请求车窗微降到预设位置的车窗微降控制指令;
车窗微升控制车窗模块,其用于在车窗处于所述预设位置时,若检测到车门已关闭的车门状态信号,则生成请求车窗微升到全关状态的车窗微升控制指令;
主驾按键控制车窗模块,其用于在检测到主驾侧车窗按键动作需求时生成主驾侧按键控制指令;
乘员侧按键控制车窗模块,其用于在检测到乘员侧车窗按键动作需求时生成乘员侧按键控制指令;
车窗电机控制模块,其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车窗协调控制指令、所述车窗微降控制指令、所述车窗微升控制指令、所述主驾侧按键控制指令和所述乘员侧按键控制指令中的一个或多个控制指令时,按照预设的优先级排序仲裁出处于最优排序位置的目标控制指令,再根据车窗当前运动状态和所述目标控制指令控制执行电机进行相应动作,实现车窗升降。
优选地,预设的多个间接控制指令源包括:
雨量感应升窗模块发出的雨天自动关窗控制指令、自动洗车升窗模块发出的自动洗车功能关窗控制指令、离车闭锁自动升窗模块发出的离车闭锁自动关窗控制指令、小憩自动升窗模块发出的小憩模式自动关窗控制指令、抽烟降窗模块发出的抽烟检测功能降窗控制指令、语音控制车窗模块发出的语音车窗控制指令、速度感应升窗模块发出的速度感应升窗控制指令、活体检测降窗模块发出的活体检测功能降窗控制指令、蓝牙钥匙控制车窗模块发出的蓝牙钥匙车窗控制指令、遥控钥匙控制车窗模块发出的遥控钥匙车窗控制指令、手机APP控制车窗模块发出的手机APP车窗控制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35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