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综合阻抗的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纵联保护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02453.4 | 申请日: | 2021-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7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桂小智;潘本仁;梁振锋;张妍;万勇;王冠南;蒙天赐;周仕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H1/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贤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金一娴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民营科***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综合 阻抗 发电 并网 联络 联保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综合阻抗的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在启动元件动作后,基于纵联保护装置分别提取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两侧的三相电压采样值和电流采样值,通过快速傅里叶算法分别提取三相电压工频相量和三相电流工频相量,并按相计算差动电压相量和差动电流相量;
步骤2,基于所述差动电压相量和所述差动电流相量,计算并网联络线中的三相综合阻抗、、,并分别取其虚部绝对值、、;
步骤3,将所述三相综合阻抗的虚部绝对值、、分别与保护整定门槛值作比较,其中,所述保护整定门槛值,式中,,为线路各相的等值容抗,为并网联络线单位长度电容值,为并网联络线长度,为工频角频率;
步骤4,基于比较结果执行相对应的保护动作,其中,具体为:
若并网联络线中的某一相综合阻抗的虚部绝对值小于,则判定为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区内单相故障,保护动作跳故障相;
若并网联络线中的某两相综合阻抗或三相综合阻抗的虚部绝对值小于,则判定为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区内两相故障或三相故障,保护动作跳三相;
若并网联络线中的三相综合阻抗的虚部绝对值均大于,则判定为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未发生故障,保护不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阻抗的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两侧安装纵联保护装置,并分别采集两侧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阻抗的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差动电压相量的表达式为:,
式中,为光伏侧母线P的电压,为系统侧母线S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阻抗的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差动电流相量的表达式为:,
式中,为光伏侧母线P的电流,为系统侧母线S的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综合阻抗的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并网联络线中的某相综合阻抗为:,
式中,为A相的相别、B相的相别或C相的相别,为差动电压相量,为差动电流相量。
6.一种基于综合阻抗的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纵联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配置为在启动元件动作后,基于纵联保护装置分别提取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两侧的三相电压采样值和电流采样值,通过快速傅里叶算法分别提取三相电压工频相量和三相电流工频相量,并按相计算差动电压相量和差动电流相量;
第二计算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差动电压相量和所述差动电流相量,计算并网联络线中的三相综合阻抗、、,并分别取其虚部绝对值、、;
判断模块,配置为将所述三相综合阻抗的虚部绝对值、、分别与保护整定门槛值作比较,其中,所述保护整定门槛值,式中,,为线路各相的等值容抗,为并网联络线单位长度电容值,为并网联络线长度,为工频角频率;
执行模块,配置为基于比较结果执行相对应的保护动作,其中,具体为:
若并网联络线中的某一相综合阻抗的虚部绝对值小于,则判定为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区内单相故障,保护动作跳故障相;
若并网联络线中的某两相综合阻抗或三相综合阻抗的虚部绝对值小于,则判定为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区内两相故障或三相故障,保护动作跳三相;
若并网联络线中的三相综合阻抗的虚部绝对值均大于,则判定为光伏发电并网联络线未发生故障,保护不动作。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未经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24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