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前保险杠以及具备该前保险杠的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4631.X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7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西尾信哉;水口浩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安伦律师事务所 11339 | 代理人: | 李晓双;杨永波 |
地址: | 日本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保险杠 以及 具备 车身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针对碰撞时来自车辆前方及前斜上方的荷载能够通过变形吸收能量的低刚性和针对来自车辆上方的荷载而不变形的高刚性的前保险杠。前保险杠(1)具备保险杠面板(11)、上板(13)、设于上板内部的冲击吸收构件(2)、刚性构件(3)。冲击吸收构件由前壁(211)、上壁(前侧上壁(212)、后侧上壁(221))、后壁(222)、下壁(223)形成为截面呈帽形,刚性构件包括固定于上壁的上端部(31)、固定于下壁的下端部(32)、在车辆上下方向连接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中间部(33),中间部距后壁在车辆前后方向空有间隔地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行人的冲击吸收结构,该冲击吸收结构设于在车辆发动机盖的前方于车宽方向覆盖保险杠面板上方的上板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直在研究在车辆上板、发动机盖上部设置以保护行人为目的的能量吸收结构。
例如现有如下方案,当大腿部从车辆前斜上方与上板碰撞时或头部从车辆前斜上方与发动机盖前端部碰撞时,使碰撞部位处的车辆构成部件(用于保护行人的冲击吸收构件)变形来吸收能量,由此减轻对行人的冲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695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身前部结构,针对从车辆前斜上方输入的碰撞荷载虽然能够通过使用于保护行人的冲击吸收构件变形来减轻碰撞时的冲击,但是没有考虑从车辆前方、车辆上方等数个方向输入荷载的情况以及确保刚性使其不变形的情况,还有改善的余地。
具体而言,在车高较高的SUV等中,车体尺寸大的车辆中地面到发动机盖上侧面的高度高,行人大腿部会从前方几乎垂直地与车辆碰撞。另外,假设行人为小孩的话,行人头部会从车辆前斜上方与发动机盖前方的上板碰撞。这样,由于车体尺寸不同,输入车辆前部的碰撞荷载的位置、方向也会变化,因此需要针对数个方向的输入荷载进行能量吸收。
本发明人从保护行人的观点出发,就设置能够通过使大腿部及头部的碰撞部位变形来吸收能量的冲击吸收构件的结构进行了悉心研究。以大腿部碰撞为假设的荷载相对于车辆来说为前后方向的荷载矢量。另一方面,以头部碰撞为假设的荷载相对于车辆来说为上下方向的荷载矢量和前后方向的荷载矢量。因此,在头部及大腿部的碰撞中,前后方向的荷载矢量是共通的,冲击吸收构件需要设计成能针对前后方向的荷载矢量而变形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打开发动机盖对发动机舱内进行整修时,可以预想到上板要从车辆上方承受作业人员的体重,因此针对上下方向的荷载矢量需要确保一定水平以上的刚性。但是冲击吸收构件若单纯地只使用刚性高的材料的话可能会阻碍向前后方向的变形。
即,前保险杠需要兼具针对碰撞时来自车辆前方及前斜上方的荷载能够变形来吸收能量的低刚性、以及针对来自车辆上方的荷载不变形的高刚性。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在此,本申请发明人发明了一种车辆的前保险杠的结构,该车辆的前保险杠的结构在上板内针对前后方向的荷载不会阻碍变形,且针对上下方向的荷载能确保足够的刚性,由此兼具针对前方及斜上方的荷载的低刚性和针对来自上方的荷载的高刚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的前保险杠,该车辆的前保险杠具备设于车辆前侧面的保险杠面板、设于所述保险杠面板的中央部上方的上板、设于所述上板内部的冲击吸收构件、以及刚性构件,其中,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由在车宽方向上向车辆上方延伸的前壁、从所述前壁的上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上壁、从所述上壁的后部向车辆下方延伸的后壁、从所述后壁的下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下壁形成为截面呈帽形;所述刚性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上壁的上端部、固定于所述下壁的下端部、在车辆上下方向连接所述上端部和所述下端部的中间部,该中间部距上述后壁在车辆前后方向空有间隔地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46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