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毛细芯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4042.1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2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俞健;徐玫瑰;王涛;徐涛;杨佳辉;周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苏州传感与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B22F5/12;B22F7/08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仇波 |
地址: | 215124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陶瓷 复合 毛细芯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金属陶瓷复合毛细芯的制备方法,所述金属陶瓷复合毛细芯包括多孔陶瓷内芯(5)、形成在所述多孔陶瓷内芯(5)外表面的毛细层(3)、形成在所述毛细层(3)外表面的致密金属管(1)、形成在所述毛细层(3)和所述多孔陶瓷内芯(5)之间的第二修饰层(4)以及形成在所述毛细层(3)和所述致密金属管(1)之间的第一修饰层(2),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a)将金属粉末和有机添加剂混合配置成悬浮液;
(b)将所述悬浮液分别涂覆在所述多孔陶瓷内芯(5)的外表面和所述致密金属管(1)的内表面上,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第一次烧结以在所述多孔陶瓷内芯(5)的外表面上形成第二修饰层(4)、在所述致密金属管(1)的内表面上形成第一修饰层(2);
(c)将烧结后的所述多孔陶瓷内芯(5)置于烧结后的所述致密金属管(1)内,使所述多孔陶瓷内芯(5)和所述致密金属管(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d)向所述容置空间内填装所述金属粉末得组合体,将所述组合体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第二次烧结即可,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金属粉末形成所述毛细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陶瓷复合毛细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有机添加剂为聚甲基纤维素、聚吡咯烷酮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金属陶瓷复合毛细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末的材质为镍、铜、不锈钢或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金属陶瓷复合毛细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末的粒径为1~30 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金属陶瓷复合毛细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添加剂与所述金属粉末的质量比为1:10~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陶瓷复合毛细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金属管的材质为镍、铜、不锈钢或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陶瓷复合毛细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内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其表层平均孔径为1~50 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陶瓷复合毛细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和步骤(d)中,所述第一次烧结和所述第二次烧结相互独立地在惰性气氛中进行,烧结温度为400~1200 ℃、保温时间0.5~5 h且升温速率5~10 ℃/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苏州传感与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苏州传感与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40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多孔纤维素发酵培养设备
- 下一篇:一种减少存储器访问延迟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