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晶梯度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3524.5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8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唐彦渊;羊求民;肖志福;王红云;钟远;钟志强;徐国钻;傅雨;黄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5 | 分类号: | C22C1/05;C22C29/00;C22C1/10;B22F3/02;B22F3/10;B22F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申小维 |
地址: | 3413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晶 梯度 硬质合金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晶梯度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通过控制WO3‑C‑Co复合粉体和WC‑Co混合料中各组分的含量,再经过球磨、干燥、压制形成压坯,最后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可烧结得到硬质合金产品。本发明利用碳化过程中的原位反应,生成含Co的η相,在进一步的碳化过程中Co析出,碳化生成不含Co的WC颗粒,促进了Co相的迁移,并有利于减小层与层之间的内应力,解决了分层及“起皮”的问题。本发明可以直接使用脆性氧化钨和炭黑为原料,球磨后氧化物原位合成的超细碳化钨活性高,晶粒小,粒度均匀,无须使用特定工艺生产的超细碳化钨,生产流程短、工艺简单、产品质量稳定,降低了生产成本,容易实现产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晶梯度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硬质合金由是一种由硬质相和粘结相组成的复合材料,因具有高硬度、良好的韧性以及耐磨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其性能的优劣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精密仪器的加工制造。随着科学的进步发展,对WC-Co硬质合金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传统WC-Co合金难以同时具有高硬度和高韧性,无法满足未来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兼具高硬度和高韧性的“双高”合金一直是硬质合金行业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主要通过制备双晶梯度硬质合金从而达到“双高”的目的。双晶梯度硬质合金的制备主要是采用不同粒度和性能的WC分别制备混合料,再通过特殊压制工艺制备得到。然而制备双晶梯度合金则需要特殊制备的超粗以及超细WC粉末,成本高、生产条件苛刻。同时压制成型的混合料层与层之间收缩系数不同、致密化速度不同,在生产中出现分层和“起皮”的现象,工艺控制难度大限制了其发展。因此,目前双晶梯度硬质合金制备方法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晶梯度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以WO3和C为细晶粒WC的前驱体,利用其原位生成过程中与Co相发生反应,生成含Co的η相(W3Co3C、W6Co6C等),在进一步的碳化过程中Co析出,碳化生成不含Co的WC颗粒,原位反应过程促进了Co相的迁移,并有利于减小层与层之间的内应力。采用该方法可以制备得到外层硬度高、内层韧性高的“双高”双晶梯度硬质合金,解决了层与层之间出现出现分层和“起皮”的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晶梯度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WO3-C-Co复合粉体的制备:按照5-15%的碳含量比例与WO3进行配比,Co含量为复合粉总质量的5-12%,将原始粉末与成型剂和表面活性剂置于球磨机进行湿式球磨,球磨结束后将物料进行干燥;
(2)WC-Co混合料的制备:按照(75-85%)WC+(15-25)%Co进行配比,将原始粉末与成型剂和表面活性剂置于球磨机中进行球磨混合,球磨结束后将物料进行干燥;
(3)合金压制:通过压制制备底部为WO3-C-Co复合粉体,上部为WC-Co混合料的压坯;
(4)合金烧结:将压坯置于舟皿中,并将WO3-C-Co复合粉体面与舟皿接触,升温烧结,然后随炉冷却,制备得到双晶梯度硬质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的成型剂为石蜡,表面活性剂为油酸。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球磨转速为200-500r/min,球磨时间为10-50h,球磨介质为酒精,球料比为8:1-15: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的球磨转速为100-300r/min,球磨时间为2-15h,球料比为1:2-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35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