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视易撕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3235.5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2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柳金亭;王斐;牛传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汇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06;B32B37/06;B32B37/10;B65D65/40;B29C41/26;B29C4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 食品包装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食品包装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可视易撕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工艺。一种可视易撕食品包装膜,包括可视功能薄膜层、易揭盖膜层,易揭盖膜层形成有热封边缘区和透气区;易揭盖膜层的透气区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可视功能薄膜层热压形成于易揭盖膜层两表面;印刷层复合于可视功能薄膜层背向易揭盖膜层的表面。本申请不仅具有防雾和抗菌作用,而且消费者可以直观看到内容物,且揭开不发白无残留,痕迹光滑,揭膜表面无破损的效果。本申请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先可视功能薄膜层和揭盖膜层的制备,再可视功能薄膜层热压于成品膜层上下表面,最终得到目标成品,本申请制备方法制备操作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食品包装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视易撕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生鲜食品大多都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再加上生鲜食品的贮藏和保鲜技术相对滞后,很容易导致生鲜食品腐败变质。此外,生鲜食品水分含量很高,传统包装材料或因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或因果蔬呼吸作用而产生水汽,这种情况会造成包装内表面结雾,不仅影响食品品质,更容易造成食品腐败变质。因此,生鲜食品的防雾抗菌包装材料成为当今农产品加工业、食品生产企业、物流运输行业和广大消费者所关注的重点。
在生鲜食品包装运输过程中,易揭膜材料己广泛应用。生鲜食品分装于PP类材质制成的碗状、杯状、桶状和盒状容器,该方式适用于长距离的运输和跨国运输。普通聚丙烯盖膜热封强度随热封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把容器封合牢固时,而此盖膜已经不能揭开,给使用带来非常不便且其防雾抗菌性能也较差。当前,相关技术研究中以聚乙烯作为薄膜基体,通过加入防雾剂与抗菌剂提高薄膜的防雾及抗菌性能,并将其用于生鲜食品的保鲜包装中,热封于PP类材质制成的碗状、杯状、桶状和盒状容器边缘。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以下问题:相关技术能够做到具有一定的抗菌和防雾效果,但是在透氧和透湿方面仍然无法满足更高的保鲜要求,而当前通常都是对包装袋进行后道开孔处理;或者在原料中加入无机填料,但是原料中加入无机填料,进行拉伸加工后,带来了透湿率上升,薄膜透明度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透湿率上升,薄膜透明度下降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视易撕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视易撕食品包装膜,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视易撕食品包装膜,包括可视功能薄膜层、易揭盖膜层,易揭盖膜层形成有热封边缘区和透气区;易揭盖膜层的热封边缘区用于热封于PP材质的包装盒体;易揭盖膜层的透气区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可视功能薄膜层热压形成于易揭盖膜层两表面;可视功能薄膜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80-90份的透气母料、5-10份的抗菌母料、5-10份的防雾母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视功能薄膜层具有防雾抗菌作用和较高透湿率,在维持包装内环境湿度的同时,可以抑制食品表面微生物的增殖,从而达到保鲜和延长食品保质期,且同时实现了消费者可以直观看到内容物的目的;为了保证透湿和透氧率,易揭盖膜层进行透气孔处理,保证了整体的较高透湿透氧率,且易揭盖膜层以恒定力揭开揭开不发白无残留,痕迹光滑,揭膜表面无破损,因此。本申请具有较好防雾抗菌、较高透湿率的同时可以恒定力揭开,揭开处不发白无残留,痕迹光滑,揭膜表面无破损。
优选的,所述易揭盖膜层包括第一电晕层、中间层、结合层、热封层,第一电晕层复合于可视功能薄膜层表面;中间层复合于第一电晕层上表面;结合层复合于中间层上表面;热封层复合于结合层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晕层使得阻隔层和内层结合紧密;结合层使得中间层和热封层结合紧密,避免在揭开盖膜时,热封层与结合层发生脱落;热封层保证可用恒定作用力揭开盖膜;结合层保证热封层和中间层结合强度,避免出现层间剥离,本申请盖膜揭开后,痕迹光滑,揭膜表面无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汇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汇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32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