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倾斜摄影的配电网架空线路三维碰撞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9492.1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08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妍;王琼;刘利国;袁栋;金晶;魏星琦;张轩;窦延峰;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博超时代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鼎立东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1 | 代理人: | 陈佳妹;贾满意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倾斜 摄影 配电网 架空 线路 三维 碰撞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倾斜摄影的配电网架空线路三维碰撞检测方法,第一步:把三维场景分割成多个相同尺寸的测试范围;第二步:得到测试范围内的三维模型的八叉树空间;第三步:读取测试范围内的目标对象;第四步:判断目标对象是否经过八叉树空间,依次判断目标对象中的各颗粒是否经过八叉树空间,若判断结果全部为否,则目标对象与三维场景内的三维模型没有发生碰撞。该基于倾斜摄影的配电网架空线路三维碰撞检测方法,为用户提供两者的空间距离,为用户的成果提供有力数据,可以很快的知道物体在三维场景中的位置,或侦测与其他物体是否有碰撞以及是否在可视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倾斜摄影的配电网架空线路三维碰撞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倾斜摄影技术是国际测绘领域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颠覆了以往正射影像只能从垂直角度拍摄的局限,通过在同一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同时从一个垂直、四个倾斜等五个不同的角度采集影像,将用户引入了符合人眼视觉的真实直观世界,BIM作为工程应用的一个重要实例技术,在基础建设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BIM结合以实景三维全纹理全要素特性快速发展的倾斜摄影技术,又将带来行业思路的转变,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率的提高。
架空线路是用绝缘子将输电导线固定在直立于地面的杆塔上以传输电能的输电线路,它由导线、架空地线、绝缘子串、杆塔、接地装置等组成,导线由导电良好的金属制成,有足够粗的截面(以保持适当的通流密度)和较大曲率半径(以减小电晕放电),在配电网架空线路中与倾斜摄影两者场景融合后,需要增加架空线路在三维场景中的碰撞检测,避免出现不符合实际业务的场景,实时精准的碰撞检测对提高虚拟环境的真实性、增强虚拟环境的沉浸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碰撞检测基本采用对象的外包立方体进行碰撞检测,难以模拟真实的三维模型形态,导致碰撞检测的精度不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倾斜摄影的配电网架空线路三维碰撞检测方法,具备为用户提供两者的空间距离,为用户的成果提供有力数据,可以很快的知道物体在三维场景中的位置,或侦测与其他物体是否有碰撞以及是否在可视范围内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倾斜摄影的配电网架空线路三维碰撞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把三维场景分割成多个相同尺寸的测试范围,工作人员可以同时检测测试范围内的架空线路与三维场景内的模型是否发生碰撞,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快碰撞检测的速度,三维场景由倾斜摄影技术和BIM技术结合生成;
第二步:得到测试范围内的三维模型的八叉树空间;
第三步:读取测试范围内的目标对象,把目标对象分隔成相同单位的颗粒,并读取颗粒的位置信息,目标对象时配电网的架空线路;
第四步:判断目标对象是否经过八叉树空间,依次判断目标对象中的各颗粒是否经过八叉树空间,若判断结果全部为否,则目标对象与三维场景内的三维模型没有发生碰撞;
第五步:若第四步的判断结果为是,目标对象中的某一颗粒与八叉树空间存在交叠点,则获取目标对象与八叉树空间交叠点处包含的三角形单元面片,计算出目标对象与三角形单元面片的交点,判断该交点的位置,若该交点位于三角形单元面片的内部,则目标对象与三维模型发生碰撞,若该交点位于三角形单元面片的外部,则目标对象与三维模型不发生碰撞;
第六步:重复上述步骤第二步至第五步,对所有测试范围内的目标对象进行三维碰撞检测,若所有的检测结构均为目标对象与三维模型不发生碰撞,则输出的测试结果为目标对象与三维模型不发生碰撞,否则,输出的测试结果为目标对象与三维模型发生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博超时代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博超时代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9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量子比特频率的测量方法、量子测控系统及量子计算机
- 下一篇:烹饪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