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低温风洞拐角段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7824.2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4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闵晓峰;潘伍覃;鲁志国;蒋杰;郭则明;林德钰;胡洪学;邹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B23K37/04;B23K3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肖惠 |
地址: | 430415 湖北省武汉市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低温 风洞 拐角 制作方法 | ||
1.一种大型低温风洞拐角段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组装内层连接圈和导流片:将环形状的仿形工装与导流片拼装装置在平台上进行组装,调整所述仿形工装与所述导流片拼装装置的相对位置以达到制作要求;在所述仿形工装上拼装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竖向连接块,并形成环形状的内层连接圈;将连接好的所述导流片、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导流片连接板依次安装在所述内层连接圈中;
步骤二,焊接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以及所述导流片连接板:在所述内层连接圈的外侧壁上点焊多个依次平行间隔且竖直设置的防变形钢条;所述防变形钢条为长方体结构,且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仿形工装的第一边形板、第二边形板进行点焊固定,所述防变形钢条沿宽度方向的端面与所述内层连接圈的外侧壁点焊固定,并在靠近每个所述导流片的两端的两侧处均设置有所述防变形钢条;将所有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以及所述导流片连接板进行打底焊,然后完成所有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填充盖面焊,最后完成所有所述导流片连接板的填充盖面焊;
步骤三,对所述内层连接圈的连接吊架进行拼焊:在相邻接的两个所述竖向连接块的相连接处的顶端面、底端面上分别点焊防变形固定块,且所述防变形固定块沿厚度方向的端面与所述内层连接圈沿厚度方面的端面相齐平,并在所述防变形固定块点焊完成后拆除所述仿形工装、所述防变形钢条;在所述内层连接圈的外周壁上平行间隔地拼装上下两层所述连接吊架,且两层所述连接吊架沿所述内层连接圈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吊架采用对称K型坡口,且施焊时对称焊接正坡口、反坡口;
步骤四,组装椭圆环结构与所述内层连接圈:在所述内层连接圈的下部四周安装多个墩柱,以使所述墩柱的上表面与所述内层连接圈的下端面齐平;将拼焊好的所述椭圆环结构吊入所述内层连接圈的外围,调整所述椭圆环结构与所述内层连接圈的相对位置,以保证所述椭圆环结构的长轴线与所述内层连接圈的长轴线相重合、所述椭圆环结构的短轴线与所述内层连接圈的短轴线相重合;
步骤五,拼焊椭圆环吊架:在所述连接吊架上分别安装多个固定螺栓,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吊架的顶底;将上下两层平行间隔的所述椭圆环吊架分别套接到相对应的所述固定螺栓的底端上,并与所述连接吊架的底表面相平行贴合;旋转所述椭圆环吊架,以使所述椭圆环吊架的坡口端与所述椭圆环结构的内壁相贴合接触;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将所述椭圆环吊架与所述连接吊架紧固,焊接所述椭圆环吊架与所述椭圆环结构的内壁相接触处的焊缝;
步骤六,将所述椭圆环结构分别与出口筒体、入口筒体进行预拼装:将所述椭圆环结构与所述椭圆环吊架焊接完成后去除所述防变形固定块,然后将所述出口筒体的椭圆面朝下放置在所述椭圆环结构的端面上,调整所述出口筒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椭圆环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5°,且使得所述出口筒体的内壁面与所述椭圆环结构的内壁面相对齐,将所述出口筒体和所述椭圆环结构端面坡口不合格处进行标记,将所述出口筒体吊离所述椭圆环结构后,把标记处不合格的坡口进行打磨修整;将所述椭圆环结构与所述椭圆环吊架焊接完成后去除所述防变形固定块,然后将所述入口筒体的椭圆面朝下放置在所述椭圆环结构的端面上,调整所述入口筒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椭圆环结构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5°,且使得所述入口筒体的内壁面与所述椭圆环结构的内壁面相对齐,将所述入口筒体和所述椭圆环结构端面坡口不合格处进行标记,将所述入口筒体吊离所述椭圆环结构后,把标记处不合格的坡口进行打磨修整;
步骤七,进行拐角段安装:将安装有所述导流片、所述内层连接圈、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所述连接吊架、所述椭圆环吊架以及所述椭圆环结构的整体结构进行吊装,并安装在基础构架上,调整所述椭圆环结构的位置达到要求后进行所述椭圆环结构与所述基础构架的一次灌浆,并固定所述椭圆环结构;然后分别将所述出口筒体、所述入口筒体吊装并安装在所述基础构架上,调整所述出口筒体、所述入口筒体的位置达到要求后,完成所述椭圆环结构与所述出口筒体、所述入口筒体的焊接;
在步骤一中,所述仿形工装包括环形状的所述第一边形板、环形状的所述第二边形板以及多个定位筋板;所述第一边形板安装于所述导流片拼装装置上;所述第一边形板与所述第二边形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定位筋板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边形板、所述第二边形板之间;所述竖向连接块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边形板、所述第二边形板之间,且形成的所述内层连接圈处于所述仿形工装的内侧中;
在步骤一中,所述导流片拼装装置包括基座、多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多组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组件,每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相间隔的第一靠柱和第一定位板,每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相间隔的第二靠柱和第二定位板;多组所述第一靠柱和所述第一定位板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地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一侧的上表面上,且相邻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之间的间距相同;多组所述第二靠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板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地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另一相对侧的上表面上,且相邻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定位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靠柱的高度,所述第二定位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靠柱的高度,且所述第一靠柱与所述第二靠柱一一对应;相邻的所述第一靠柱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相邻的所述第一靠柱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导流片之间的安装间距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一定位板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相邻的所述第一定位板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所述导流片之间的安装间距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二靠柱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相邻的所述第二靠柱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所述导流片之间的安装间距相同;相邻的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相邻的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所述导流片之间的安装间距相同;所述仿形工装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均处于所述仿形工装的内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782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