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提高大豆油脂含量的促生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6247.5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8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曹媛媛;艾文峰;黎权德;郭婷婷;欧康苗;蔡柯;邱丽娟;王晓波;柳佳;阮鑫;薛媛元;霍宇蓓;邓瑞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C1/06;A01C21/00;A01C1/00;A01N63/22;A01N43/38;C09K17/14;A01P21/00;C12R1/07;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3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大豆 油脂 含量 促生菌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大豆油脂含量的促生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菌剂由DW1菌株发酵而成,其分类命名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2021年07月16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889。本发明的促生菌剂具有溶解难溶态磷和难溶态钾的能力,可增加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对大豆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大豆产量。本发明促生菌剂还可以显著提高大豆油脂含量,同时具有大豆凝集素亲和性,可与大豆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DW1菌株在凝集素介导下可长期定殖在大豆根部,稳定地发挥促生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促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大豆产量和油脂含量和溶磷、溶钾的大豆用促生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为农业和工业提供大量的原材料。磷素和钾素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磷素参与大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重要生命活动,缺磷会导致大豆生长缓慢,叶片黄化,花期和成熟期延迟;钾素可激活细胞内多种酶活性,参与维持植物细胞渗透压平衡,增强植物抗寒、抗盐、抗倒伏等抗逆能力,提高CO2同化率,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为了提高大豆产量,人们在大豆种植中使用大量磷肥和钾肥,但大量的磷钾肥进入农田会与锌等金属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化合物,导致土壤板结,降低了土壤品质。
大豆油脂富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可以降低人体中胆固醇含量,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同时大豆油脂也是一种可再生生物能源,是仅次于酒精的重要生物燃料来源,因此无论从食品健康还是工业原料来讲,提高大豆油脂含量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土壤作为一个巨大的磷钾库,磷钾总含量很高,但大部分以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难溶态化合物形式存在,难以满足作物高产需求。土壤中存在一类植物根际促生菌,可溶解难溶性磷素和钾素,提高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供给植物利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因此利用这些植物根际促生菌开发微生物肥料菌剂是促进大豆养分吸收、提高大豆产量、降低化肥施用量的有效途径。普通微生物肥料菌剂只能提供大豆生长所需营养元素,不能同时提高大豆油脂含量这一重要品质指标,且无法保证菌株能长期存活在植物根际发挥稳定的有益功能。因此,开发与大豆特异性亲和且能稳定定殖的大豆用促生菌剂以促进大豆养分吸收及油脂积累,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改变传统施肥模式,提高农业收益,不仅符合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理念,且对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大豆用促生菌剂。
该促生菌剂由DW1菌株发酵而成,所述DW1菌株的分类命名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2021年07月16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889。
优选的,所述促生菌剂为液态菌剂。
优选的,所述液态菌剂每公顷大豆田施用量为10-50L,所述液态菌剂中活菌数在1×108-9×108CFU·mL-1范围内。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大豆用促生菌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如下:
S1.菌种活化,将DW1菌株接入LB斜面培养基,25-30℃培养18-30h;
S2.液体培养基培养,使用生理盐水洗涤LB斜面培养基上的菌种,以体积比2-5%接种量接种于80-120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摇床25-30℃, 120-180r·min-1振荡培养24-28h,即制得所述液态促生菌剂。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大豆用促生菌剂的应用,所述促生菌剂用于大豆的浸种和/或包衣和/或浇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62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的可视化封堵支气管插管
- 下一篇:一种烟气采样复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