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纵横向收缩比胶带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5002.0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3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马慰栖;刘洪乐;张晖;王明;朱东海;彭小伟;范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48 | 分类号: | B29C65/48;B29C35/02;B29L7/00;B29L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刘克勤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纵横 收缩 胶带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纵横向收缩比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涂布机上,将离型剂均匀地涂布在PET薄膜的一面上,再将涂布离型剂后的PET薄膜通过UV固化或热固化,制得离型膜;在涂布机上,将压敏胶均匀地涂布在离型膜的涂布有离型剂的一面上,再将涂胶后的胶带半成品通过总长度20~25m、温度为65~100℃的烘道,制得胶带半成品;将胶带半成品与相同宽度的PET薄膜基材进行复合,制得胶带;将胶带熟化后分切,制得低纵横向收缩比胶带。采用本发明,制备各工序温度较低,胶带的纵横向收缩比能保持在1.2以内,产品在后续热加工过程中纵横向收缩率一致,不容易变形,性能良好,可应用于电子、汽车等行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带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低纵横向收缩比胶带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低纵横向收缩比胶带适用于需要高温印刷、涂布等二次加工的下游产品,例如:泡棉双层发泡工艺等,最终成品应用于电子、汽车等行业。
背景技术
随着胶带技术的发展,胶带品类越来越齐全,常见有:高温胶带、双面胶带、绝缘胶带、特种胶带、压敏胶带、模切胶带等,不同功效的胶带适合不同的行业需求,但是还没有一款专门针对下游高温制程、改善平整度的胶带。现有技术中,有的胶带产品在下游产品端,还需经过高温印刷、涂布等二次加工才会投入使用。当二次加工温度超过150℃时,普通的PET(即聚酯薄膜的简称,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薄膜材料)胶带产品会因为纵横向收缩率不一致(一般来说,现有市售的胶带产品横向收缩率≈0,纵向收缩率≈0.8,纵横向收缩比=纵横收缩率/横向收缩率≈无穷大),从而导致二次加工产品出现变形、卷曲等不良后果。目前,尚未见与本发明内容相关胶带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低纵横向收缩比胶带的制备方法。从而提供一种可解决二次高温加工纵横向收缩不一致导致的变形、卷曲等不良状况,实施简便,纵横向收缩比小,并且可兼具超薄、高粘、遮蔽、阻燃等多重性能的低纵横向收缩比(即纵向收缩率与横向收缩比的比值)胶带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内容是:一种低纵横向收缩比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之处是步骤为:
a、制备离型膜:
取PET薄膜(作为离型膜基材),在涂布机上,将离型剂均匀地涂布在PET薄膜的一面上,涂布的离型剂的厚度为0.0001~0.0004mm,再将涂布离型剂后的PET薄膜以200~400m/min的线速度通过UV固化(即紫外线固化)或者热固化,进行进一步聚合,制备得到(横向收缩率≥0.5%、纵向收缩率≥0.6%、纵横向收缩比≤1.2的)离型膜;
b、涂覆粘胶层制备胶带半成品:
在涂布机上,将压敏胶均匀地涂布在离型膜的涂布有离型剂的一面上(即转涂的方式,是压敏胶涂布在离型膜的离型面上,然后与PET薄膜基材贴合后转移到PET薄膜基材上),涂布压敏胶的厚度为0.002~0.1mm,得涂胶后的胶带半成品A,再将涂胶后的胶带半成品A以10~30m/min的线速度,通过总长度20~25m的烘道、顺次通过的第一段温度为65~75℃、第二段温度为80~90℃、第三段温度为90~100℃、第四段温度为80~100℃、第五段温度为70~90℃,进行进一步聚合并除去压敏胶的溶剂,制得胶带半成品A;
c、双层复合制备胶带:
将胶带半成品A与相同宽度的PET薄膜基材在0.4MPa的压辊压力、温度为室温的条件下进行复合,制得胶带;所述PET薄膜基材的厚度为0.0018mm~0.1mm;
d、胶带后处理制备低纵横向收缩比胶带:
将胶带置于温度为30~45℃的烘房中熟化36~72h后或者常温环境熟化3~7天后(根据客户要求)分切,即制得低纵横向收缩比胶带。
本发明的内容所述低纵横向收缩比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b和步骤c可以替换为:
b、涂覆粘胶层制备胶带半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5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密数控机床回转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蓄水池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