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联氨化合物、制备方法以及甲醛检测试剂盒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4804.X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8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照;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5/06 | 分类号: | C07D405/06;C09B23/10;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西安佩腾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6 | 代理人: | 曹宇飞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联 氨化 制备 方法 以及 甲醛 检测 试剂盒 应用 | ||
1.一种近红外联氨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结构式为式(III)的化合物,备用;
1.1)将反应溶剂分为等体积的两份,将间硝基苯酚和碳酸钾溶于第一份反应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搅拌,然后加入溶有IR-780碘化物的第二份反应溶剂,混合后在室温下反应直至合成中间体;
1.2)采用二氯甲烷/甲醇作为洗脱剂,将得到的中间体进行分离提纯;
1.3)将氯化亚锡溶解于浓盐酸中,再加入步骤1.2)提纯的中间体,混匀,在60~70℃下反应过夜,将得到的反应液依次经中和、过滤、提纯得到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2)制备式(I)所示的近红外联氨化合物
2.1)将步骤1.3)得到的式(III)所示的化合物溶于酸性溶液中,并滴加溶于水的NaNO2溶液,整个反应体系在-5~-10℃的冰浴中反应,得到反应混合液A;
2.2)氯化亚锡溶解于浓盐酸溶液,并滴加在步骤2.1)的反应混合液A中,在0℃下搅拌,最后调节反应液的pH至中性,得到反应混合液B;
2.3)用萃取剂萃取反应混合液B中的有机相,有机相脱水后,在减压下蒸发得到蓝色固体粉末,即为粗产物;
2.4)合成的粗产物用二氯甲烷/甲醇洗脱、分离得到固体粉末,即为式(I)所示的近红外联氨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间硝基苯酚、碳酸钾和IR-780碘化物的物料比为1:1:1.5~2;反应溶剂体积为6~10mL;所述反应溶剂为甲醇、乙腈或二氯甲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步骤1.2)中,二氯甲烷/甲醇的体积比为20:1~100:1;
所述步骤1.3)中,中间体和氯化亚锡投料质量比为1:5~10;所述氯化亚锡与浓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1.2g:1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II)化合物、NaNO2和氯化亚锡的物料质量比为1:0.5~1.5:3.8~5.8;
所述步骤2.1)中,式(III)化合物与浓盐酸的质量体积比为60~65mg:1mL;所述NaNO2与水的摩尔体积比为2.17mmol:1.00~3.00mL;
所述步骤2.2)中,所述氯化亚锡与浓盐酸的摩尔体积比为3.82mmol:1.50~2.50mL;
所述步骤2.3)中,萃取剂为甲醇、乙腈或二氯甲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步骤2.4)中,二氯甲烷/甲醇的体积比为15:1~100:1。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近红外联氨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联氨化合物结构式如式(I)所示:
5.一种甲醛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醛检测试剂盒分别包含试剂储备液a和荧光探针试剂储备液b两种溶液;所述试剂储备液a与荧光探针试剂储备液b的体积比为200:1;所述试剂储备液a由二甲基亚砜和磷酸盐组成;所述荧光探针试剂储备液b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红外联氨化合物以及有机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甲醛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储备液a的pH值为7.4;所述二甲基亚砜的体积浓度为10%,所述磷酸盐的摩尔浓度为5mmol/L~15mmol/L;所述近红外联氨化合物的浓度为0.01mmol/L~1mmol/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甲醛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是Na2HPO4、NaH2PO4和KH2PO4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甲醇和乙腈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甲醛检测试剂盒在甲醛快速检测和甲醛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480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