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压烧结制备高导热氮化硅陶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2679.9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5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秦明礼;王月隆;田建军;吴昊阳;贾宝瑞;张智睿;章林;曲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584 | 分类号: | C04B35/584;C04B35/622;C04B35/626;C04B35/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压 烧结 制备 导热 氮化 陶瓷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陶瓷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压烧结制备高导热氮化硅陶瓷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氮化硅粉体与烧结助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首先将混合后的粉体在低温、常压、通氮气条件下进行预处理;再经过研磨、过筛;随后在热压炉中进行高温烧结。经过预处理的粉体氧含量有明显降低,热压制备的氮化硅陶瓷热导率沿压力方向大于80W/m·K,垂直于压力方向大于120W/m·K。经过处理后的粉体氧含量低,烧结样品不仅具有高致密度,第二相分布均匀且含量少,可一步得到高导热氮化硅陶瓷。该方法可有效减少陶瓷中第二相含量,降低氧对陶瓷导热性能的影响,制备工艺简单、高效。为高氧含量氮化硅粉体制备导热性能优异的陶瓷提供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热压烧结制备高导热氮化硅陶瓷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氮化硅较为常见的两种六方晶型分别为α-Si3N4和β-Si3N4,α相Si3N4高温q且有液相存在会转变为β-Si3N4。因此我们常说的氮化硅陶瓷通常是指β-Si3N4。室温下,β-Si3N4沿a轴和c轴的理论热导分别为170W·m-1·K-1和450W·m-1·K-1。配以氮化硅陶瓷良好的绝缘性能、抗化学腐蚀性、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其作为半导体器件封装基板备受关注。
热压烧结(hot pressing sintering-HPS)是将原料粉末放于石墨模具中,在轴向压力和高温的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烧结方式。可快速获得高致密度氮化硅陶瓷,但陶瓷导热性能普遍较差。这是因为为存进氮化硅陶瓷致密度、调节微观组织,需要加入适量烧结助剂,而在压力作用下这些助剂形成的第二相很难去除,高温下晶界相较高氧浓度容易使氧进入到氮化硅晶格中,严重影响陶瓷热导。经过后续长时间高温热处理虽然可以提高导热性能,但制备成本较高,且热处理后第二相挥发会造成气孔,进而降低陶瓷力学性能。因此,如何减少第二相含量提高氮化硅陶瓷综合性能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压烧结制备高导热氮化硅陶瓷的方法,采用可溶性盐作为烧结助剂,经过湿法球磨混合后,使烧结助剂阳离子附着在氮化硅粉体颗粒表面;首先在低温下进行热处理,利用烧结助剂阳离子强吸氧能力可有效降低氮化硅粉体表面氧含量,进而减少第二相含量;由于烧结助剂以分子形式与氮化硅粉体混合,经过热处理后氧化物烧结助剂能够原位形成,分布更加均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压烧结制备高导热氮化硅陶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氮化硅粉体与烧结助剂进行湿法球磨混合,所得浆料进行真空烘干;
将混合后的粉体在低温、常压、通氮气条件下预处理;
将预处理后的粉体进行研磨、过筛;
将所述粉体进行热压烧结。
优选地,所述烧结助剂选取La(NO3)3、Yb(NO3)3、Y(NO3)3或Nb(NO3)3的一种,以及Mg(NO3)2、MgCl2或MgSO4的一种。氮化硅粉体与烧结助剂的质量比为95~90:10~5,其中稀土硝酸盐烧结助剂含量是换算为Re2O3、镁盐烧结助剂含量是换算为MgO计算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26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