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8814.2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7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梁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汇智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79/08;C08K7/26;C08G7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257092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介电 聚酰亚胺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内层含氟的SiOsubgt;2/subgt;中空球的制备;(2)将内层含氟的SiOsubgt;2/subgt;中空球加入到极性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然后加入等摩尔比的二胺和二酐,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树脂溶液;(3)将所述聚酰胺酸树脂溶液经真空消泡处理后流涎成膜,加热亚胺化得到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本发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制得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该薄膜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在电子、微电子和航天航空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集成电路中芯片集成度迅速提高,芯片中互连线密度急剧增加,导致电阻、布线中的电容增大,电阻、电容延迟产生的寄生效应显著增强,引发信号容阻延迟、串扰以及功耗增大等问题。电容延迟成为制约芯片性能提高、限制集成电路满足微电子工业发展的束缚。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寻找超低介电常数材料作为绝缘层材料,以满足微电子工业发展。
聚酰亚胺(PI)薄膜具有低介电常数、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低吸湿率等优异性能,是作为层间绝缘的理想材料。然而,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常数在3.4左右,无法满足高密度集成电路的要求。为此,科技工作者对PI薄膜介电性能的开发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由此推动了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的研发和生产。
申请号为201710574815.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透明和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该专利采用含氟单体来降低薄膜的介电常数,但是氟元素的引入会导致聚酰亚胺的黏结强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机械强度降低,热膨胀系数提高,而且含氟单体价格高,会使得PI薄膜的生产成本提高。
申请号为201510225007.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孔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该专利以碳酸钙作为造孔剂原料,以稀盐酸除去碳酸钙后获得多孔结构,从而降低薄膜的介电常数,但是这种方法制备的孔洞分布不均匀,封闭性不好,易产生应力集中和塌陷。
申请号为201911148544.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专利利用含氟硅烷对中空微球外表面进行改性后,与聚四氟乙烯微粉和聚酰胺酸溶液共混,亚胺化处理后制得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该方法中含氟硅烷与聚酰亚胺分子相容性差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目前聚酰亚胺薄膜存在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不能兼顾的问题。用此方法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不仅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内层含氟的SiO2中空球的制备:
将氨基硅烷和含氟硅烷滴入水中,搅拌反应,离心洗涤,喷雾干燥,得到内层含氟的SiO2中空球;
(2)将内层含氟的SiO2中空球加入到极性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然后加入等摩尔比的二胺和二酐,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树脂溶液;
(3)将所述聚酰胺酸树脂溶液经真空消泡处理后流涎成膜,加热亚胺化得到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
上述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所述氨基硅烷选自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汇智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汇智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88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