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集装箱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6401.0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3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范元亮;吴涵;连庆文;方略斌;陈伟铭;黄兴华;余帆;孙俊敏;张振宇;王健;钱健;黄毅标;吴振辉;甘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7;H01M10/6568;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郭东亮;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管理 系统 | ||
1.一种储能集装箱热管理系统,用于向集装箱内作为储电设备使用的电箱提供散热功能,电箱内以多个电芯形成储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设于电箱内部的水冷管道;电箱底部的水冷管道形成对电芯的底面部位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结构;电箱内的电芯之间的水冷管道竖向设置形成对电芯侧壁部位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内的水冷管道还延伸至电芯的母排处形成对母排散热的第三散热结构;
所述集装箱箱内的多个电箱纵向堆叠形成储电设备的电池簇(12),各电箱的水冷管道引出的水冷管支路(14)形成与水冷系统(10)相通的冷却水路管网;
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安装于集装箱内冷却水路管网顶部处的温控设备(11),所述温控设备对集装箱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以避免水路管道处形成冷凝水;
所述水冷管道通过分设于电箱底部两侧处的进水口、出水口与水冷系统相连;
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第三散热结构内的水冷管道连通,第一散热结构的水平向水冷管道经过两个电芯之间时分出位于电芯之间的上升管路形成第二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的上升管路到达电芯顶部时分散出水平向管网形成第三散热结构;
当电芯工作时,设于电箱外部的水冷系统向第一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第三散热结构内的水冷管道内注入流动冷水,以使热管理系统同时对电芯的底面、侧壁和顶部散热;
电箱内的水冷管道围绕电芯,形成减少电芯热量热辐射的热屏蔽层,避免多个电箱工作于组合堆叠工作模式时相邻电箱之间因热辐射而相互影响;
各电箱的水冷管道引出的水冷管支路(14)并联形成与水冷系统相通的水冷管总路(13),使冷却水路管网对各电箱供应冷水的流量相同以维持电池簇的温度一致性;
所述母排位于电芯顶部;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内的水冷管道穿过电芯所在部位后水平延伸形成水平向管网,所述水平向管网经导热介质与母排接触,形成对母排散热的第三散热结构;
所述电芯竖向地安装于电箱内,电芯的顶面朝向电箱顶部;电芯侧壁的散热面积大于电芯底面的散热面积,也大于电芯顶面的散热面积;
所述水冷系统对集装箱内冷却水路管网中的水提供冷量以形成对电池簇散热的冷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与电芯底面部位之间,第二散热结构与电芯侧壁部位之间均设有导热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集装箱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系统在集装箱处的部件固定于集装箱门板处,所述温控设备安装于集装箱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64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