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货车用铆接一体式冲击座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3217.0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2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寿鑫;刘映安;袁亮;陆强;李冬;彭燎;李军生;谷美娜;钟晓峰;淑梅;曹志鸿;张光才;陈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10 | 分类号: | B61F1/10;B61G7/10;B23P15/00;B22C9/24;B22C9/22;B21J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何祖斌 |
地址: | 62003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货车 铆接 体式 冲击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机车制造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不合理、易开裂、牵引梁强度易降低、不利于检修与维护、不利于安装与拆卸、端部不美观、商品化程度低和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铁路货车用铆接一体式冲击座及制造方法,包括座体;座体两侧均设若干铆接孔,座体冲击面上方开设贯通的第一方孔和第二方孔,第一方孔内设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一端限位于第一方孔内;第二方孔内设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限位于第二方孔内;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有可摆动的车钩托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不易开裂、不影响牵引梁的强度、利于检修与维护、利于安装与拆卸、端部美观、商品化程度高和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铁路货车用铆接一体式冲击座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货运车辆之间的连挂和纵向力的传递均通过车钩缓冲装置实现。冲击座是安装在铁路货车底架两端的重要零件,是安装车钩缓冲装置的必要零件之一。现有冲击座主要分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一体式冲击座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牵引梁上,分体式冲击座是通过铆接的方式将冲击座铆接在端梁上。由于一体式冲击座与牵引梁为焊接形式,需要在牵引梁腹板开设长圆型塞焊孔,这种结构会降低牵引梁的强度,同时对焊接质量要求较高,车辆间的牵引力冲击极易造成焊接裂纹。既有铁路货车端部很多功能型零部件采用在车体端部增设安装座的方式固定连接,造成车辆端部不美观、商品化程度低,并增加了材料、工序等各项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铁路货车用铆接一体式冲击座及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不合理、牵引梁易开裂、牵引梁强度易降低、不利于检修与维护、不利于安装与拆卸、车辆端部不美观、商品化程度低和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货车用铆接一体式冲击座,其包括座体;上述座体的两侧均设有若干铆接孔,上述座体的冲击面上方开设有贯通的第一方孔和第二方孔,上述第一方孔内设有第一连接杆,上述第一连接杆沿上述第一方孔的轴向置入,并且上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限位于上述第一方孔内;上述第二方孔内设有第二连接杆,上述第二连接杆沿上述第二方孔的轴向置入,并且上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限位于上述第二方孔内;上述第一连接杆和上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车钩托梁,上述车钩托梁的两端分别扣挂在上述第一连接杆和上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
本实施方案公开的一种铁路货车用铆接一体式冲击座由于设有若干铆接孔的座体,使得座体可以直接以铆接的方式连接牵引梁,进而使得铁路货车用铆接一体式冲击座具有结构合理、牵引梁不易开裂、不影响牵引梁的强度、利于检修与维护、利于安装与拆卸、车辆端部美观、商品化程度高和成本低的有益效果。
可选地:上述座体为矩形结构,上述座体远离冲击面的一端开设有U形槽,上述U形槽沿上述座体的横向开设,上述U形槽的槽向平行于上述座体的纵向,并且上述U形槽的槽向贯通上述座体的纵向。
如此设置,有效的减轻了上述座体的重量,节约了材料成本。
可选地:若干上述铆接孔均匀的分布于上述座体的两侧。
如此设置,便于上述座体能够通过铆接孔铆接在牵引梁上,并且铆接锁紧的受力相对均匀,进而增加上述座体与牵引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上述U形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上述第一加强件平行于上述第二加强件,上述第一加强件和上述第二加强件的同一端垂直于上述座体远离冲击面的一端。
如此设置,有效的提高了上述座体的结构强度,以及有效的抑制上述座体扭曲。
可选地:上述第一加强件略长于上述第二加强件。
如此设置,在不影响上述座体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约了材料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32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电池设备和新能源车辆
- 下一篇:一种承灾体动态暴露度评估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