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膜蛋白敲降在干细胞移植方面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2070.3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2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邢玲燕;王家琪;袁卉华;陈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867;C12N15/66;C12N5/10;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马玉雯 |
地址: | 226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膜 蛋白 干细胞 移植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膜蛋白敲降在干细胞移植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步骤1)、在线设计2对针对核膜蛋白的siRNA引物,构建慢病毒载体;步骤2)、体外慢病毒介导的核膜蛋白敲降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进行干预;步骤3)、体内慢病毒介导的核膜蛋白敲降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进行干预。本发明将LBR(核膜蛋白)用于抑制干细胞的分裂,促进干细胞的分化;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会可能存在较强的分裂能力,存在潜在致癌性。核膜蛋白敲降后,细胞分裂能力显著降低,因此该方法可广泛用于干细胞移植带来的致癌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膜蛋白敲降在干细胞移植方面的应用,属于干细胞移植领域。
背景技术
干细胞移植已成为再生领域的重要议题,然而其存在明显的致癌风险。常见的手段包括(i)化学治疗,(ii)基因治疗,和(iii)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存在高成本、批次之间的差异、非特异性抗体结合,和副作用大等缺陷。化学小分子的治疗则效率相对低下,目前难以满足临床的需求。基因治疗通常针对重编程转录因子,然而对重编程因子进行改造,容易导致细胞状态发生严重损害,不利于干细胞分化。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除原发性机械损伤直接造成的神经元死亡外,继发性损伤也会导致神经元持续性的凋亡、坏死,由此出现不同程度的轴突缺失及功能障碍。另一方面,成年哺乳动物的脊髓区域干细胞数量有限,且损伤后主要向胶质细胞而非神经元转化。因此,在哺乳动物受损区域补充新生神经元及修复上下行神经通路,对神经损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方法是外源干细胞的移植使其在体内分化为神经元。但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强,存在严重的致癌风险,目前对其调控手段仍极为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膜蛋白敲降在干细胞移植方面的应用,将LBR(核膜蛋白)用于抑制干细胞分裂,促进其分化,可广泛用于干细胞移植带来的致癌性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核膜蛋白敲降在干细胞移植方面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线设计2对针对核膜蛋白的siRNA引物,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ID No.2所示,构建慢病毒载体lbr-shRNAi-1和lbr-shRNAi-2;
步骤2)、体外慢病毒介导的核膜蛋白敲降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进行干预;
21)神经干细胞的获取及传代:取分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在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原代培养物生长5天,神经干细胞每4天传代一次,取第2-4代的神经干细胞用于所有实验;
22)取步骤1)所构建的慢病毒载体lbr-shRNAi-1和lbr-shRNAi-2,其MOI=10,分别对步骤21)获取的第2-4代的神经干细胞进行转染;12小时后加入500μl完全培养基;病毒转染后72小时,检测神经干细胞中的GFP表达以确定病毒滴度;
步骤3)、体内慢病毒介导的核膜蛋白敲降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进行干预;
31)在小鼠脊髓损伤后1-2周分别注射步骤22)经病毒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10万-100万个;
32)在神经干细胞体内移植后的2-8周内,利用慢病毒介导的核膜蛋白敲降,即通过微量注射泵进行慢病毒载体的注射,注射浓度为106-108/μL,注射体积为0.5μL-4μL;
33)损伤后6周对小鼠灌流固定,取相应脊髓节段,30μm连续切片,每个样品随机取3张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对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分化进行鉴定。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1)、在线设计2对针对核膜蛋白的siRNA引物,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No.2所示,并合成相关引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20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