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烧结箔用双组分铝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1260.3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8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史瑞科;张于胜;白光珠;王立强;胥珊娜;刘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045 | 分类号: | H01G9/045;H01G9/05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马小燕 |
地址: | 710016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经济***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电解电容器 阳极 烧结 箔用双 组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烧结箔用双组分铝浆及其制备方法,该双组分铝浆由介电浆料和铝浆混合制成,介电浆料的制备原料包括:介电粉25%~35%,乙二醇55%~65%,乙基纤维素3%~8%,硅烷偶联剂KH570 1%~3%,聚乙烯醇0~3%,铝浆的制备原料包括:铝粉60%~85%,松油醇5%~25%,乙基纤维素5%~10%,聚甲基丙烯酸酯0~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2%,氢化蓖麻油0~2%;本发明制备介电浆料和铝浆后混合得到双组分浆料。本发明利用硅烷偶联剂确保阳极烧结箔的高电容特性,同时形成温度挥发梯度,避免了双组分铝浆成膜后烘干出现皱、开裂甚至脱落;本发明的工艺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电解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烧结箔用双组分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电容器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等家用电器中、以及用在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在电路中常被用于滤波、耦合、旁路定时及储能等用途。
随着行业的发展,在腐蚀阳极箔基础上,出现了将铝粉烧结在阳极箔基体上的中高压阳极箔,该烧结箔具有高的静电容量,并且制备工艺简单,无废酸、废液生成。一般来说,制备中高压阳极箔需要通过电镀/或沉积在铝箔上附着铝粉,再通过烧结形成烧结层,该方法成本较高,工艺复杂,并且制备的产品不具有所期望的高工作电压。随后,出现了在铝箔基体两面涂敷铝浆制备薄膜的方法,该方法成本低廉,工艺简单,更易于大批量生产,并且产品也具有较高工作电压。然而,该方法对于铝浆品质的要求较高,易在后续烘干过程中出现铝膜褶皱、开裂甚至脱落等问题,另一方面,在铝浆存储过程中铝浆的均匀性变差,以及铝浆中有机物的挥发、铝粉沉淀、团簇等问题也会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烧结箔用双组分铝浆。该双组分铝浆中的介电浆料利用硅烷偶联剂KH570的作用使得介电粉与乙二醇充分浸润,确保应用该铝浆制备的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烧结箔具有高电容的特性,而介电浆料与铝浆中的机溶剂相互匹配,形成具有温度挥发梯度的双组分铝浆,避免了双组分铝浆成膜后烘干出现皱、开裂甚至脱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烧结箔用双组分铝浆,其特征在于,该双组分铝浆由介电浆料和铝浆混合制成;
所述介电浆料由以下质量含量的原料制成:介电粉25%~35%,乙二醇55%~65%,乙基纤维素3%~8%,硅烷偶联剂KH570 1%~3%,聚乙烯醇0~3%,上述各原料的质量含量总和为100%;所述介电粉为TiO2、BaTiO3和SrTiO3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铝浆由以下质量含量的原料制成:铝粉60%~85%,松油醇 5%~25%,乙基纤维素5%~10%,聚甲基丙烯酸酯0~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2%,氢化蓖麻油0~2%,上述各原料的质量含量总和为100%。
本发明的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烧结箔用双组分铝浆由介电浆料和铝浆混合制成,介电浆料中在硅烷偶联剂KH570的作用下,介电粉的表面形成硅醇化学键,硅烷偶联剂KH570另外一端与溶剂乙二醇形成有机树脂共价键,从而使得介电粉与乙二醇充分浸润,得到均匀性好的介电浆料,由于介电粉能够提供高电容,在无需添加造孔剂的情况下确保应用该铝浆制备的铝电解电容器阳极烧结箔具有高电容的特性;同时,通过介电浆料与铝浆混合,两者组分中的有机溶剂形成良好匹配,乙二醇与松油醇溶剂的挥发温度和比挥发速度各不相同,在后续双组分铝浆涂布烘干挥发时形成宽温度范围内的连续性挥发,即得到具有温度挥发梯度的双组分铝浆,有效避免了样品在特定温度下烘干时因有机溶剂快速挥发而导致铝浆成膜后出现褶皱、开裂甚至脱落的问题。另外,由于添加硅烷偶联剂使得介电粉末和铝粉与有机溶剂结合更加稳定,长时间放置具有不团簇、不沉淀的优点,其存储更为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12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