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镧系纳米粒子的新型冠状病毒多组分核酸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9632.9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0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吕弋;李紫嫣;刘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34 | 分类号: | C12Q1/6834;C12Q1/70;C01F17/36;C01F17/10;C12R1/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粒子 新型 冠状病毒 组分 核酸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镧系纳米粒子的新型冠状病毒多组分核酸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
a.制备羧基功能化的镧系纳米粒子:
a1为了合成 NaLnF4 (Ln=Tb, Ho, Eu) 纳米粒子,首先将 1 mmol NaF 溶解在 16 mL(Tb,Eu)/8 mL(Ho)H2O 中;同时,将1mmol LnCl3·6H2O溶解在24 mL(Tb,Eu)/32 mL(Ho)乙二醇中,在反应釜中形成镧系元素储备溶液;
a2向该均质储备溶液中加入 1.8 g 聚丙烯酸PAA(Mw=2000)并搅拌溶解;然后滴加NaF溶液,透明溶液变白而混浊;继续反应 60 分钟后,将液体转移到 100 mL 的高压釜中,填充度约为 40%,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200℃反应4小时;
a3反应结束后,取出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溶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弃掉上层液体,将沉淀用乙醇和水各洗3次,沉淀重新溶解于10mL水中均匀分散,便于后续实验操作;
b.制备镧系纳米粒子-DNA的核酸信号报告探针
b1 将 60L NaLnF4 -PAA 与 0.02g EDC 和 0.02g NHS 在 500μL MES 缓冲液中缓慢震荡 1 小时以活化羧酸(-COOH)基团;离心并重新溶解在 500μL HEPES 缓冲溶液中,然后将活化后的纳米粒子与1个OD的氨基(-NH2)修饰的探针 DNA 在室温下孵育12小时过夜反应,然后离心和洗涤以获得 DNA 功能化的 NaLnF4 NPs;
c.生物素化的捕获DNA探针和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磁性微球(SA-MB)的复合
c1 对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磁性微球进行 RNA酶(RNase)灭活处理:对于 100 μL 的 10mg mL-1 SA-MB,用溶液 A 洗涤两次(溶液A: 100 mmol L-1 NaOH ,50 mmol L-1 NaCl),用溶液 B (溶液B: 100 mmol L-1 NaCl)洗涤一次,然后用 BW 缓冲液(BW 缓冲液:10 mmolL-1 Tris-HCl and 1 mmol L-1 EDTA,2 mol L-1 NaCl )冲洗,然后再分散在 100 μL 的 BW 缓冲液中;
c2 将 100 μL SA-MB 与 330 μL的2 μmol L-1 生物素修饰的捕获DNA Capture O、Capture R 和 Capture E 同时混合;将混合物在 37°C 下轻轻摇动孵育 1 小时,通过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将 DNA 固定在 SA-MB的表面,获得 MB-Capture DNA探针;
c3 在磁力架上将反应后的溶液磁性分离,析出上清液,MB-DNA 探针用 BW 缓冲液洗涤,并用 Tris-HCl 缓冲液洗涤 3 次,以去除多余的未反应 DNA;
d.DNA杂交反应
d1 三组分同时进行的RNA夹心杂交体系每样品使用7.5 μL capture DNA-MBs, 由于capture O/R/E-MB、目标O/R/E和probe DNA-NaLnF4 NPs(O/R/E-Tb/Ho/Eu NPs)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以 MB 作为固相反应基质和分离平台三条核酸链形成了夹心状结构;
d2 反应达到完全程度后,使用 200μL 增强剂溶液从形成的结构中释放离子,用于ICPMS 定量;
使用增强液(b-NTA,TOPO)从纳米粒子中释放 Tb3+/Ho3+/Eu3+ 形成b-NTA-Tb3+/Ho3+/Eu3+-TOPO 复合物;
e.ICPMS测定
e1取50μL消解后的溶液稀释至8mL,并转移至EP管,
e2 在ICPMS中进行 153Eu/159Tb/165Ho 元素的定量检测,使用仪器标准STD模式,
e3 153Eu/159Tb/165Ho的信号强度为标准,对所测得强度代入线性方程计算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963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