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衣固体药片的注塑成型装备及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3462.3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6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许方敏;许忠斌;徐宁涛;邵文良;顾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拓凌机械(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贾玉霞 |
地址: | 315412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衣 固体 药片 注塑 成型 装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包衣固体药片的注塑成型装备及成型方法,该装备包括进料装置、干燥混合装置、第一包衣液注液器、第二包衣液注液器、多工位立式注塑机、注塑模具组和气动脱模装置。本发明的成型方法包括药材包衣剂选择、药粉干燥及混合、包衣注塑、气动脱模。本发明将微注塑成型技术应用于包衣药片的制备,摒弃了传统包衣药片制备的复杂繁琐的流程,生产速度快、效率高,制品尺寸精确等优点,同时可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生产,改善劳动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注塑装备及药片成型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衣固体药片的注塑成型装备及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药片中最关键的成分为活性药物成分。活性药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ingredient,简称API),简单地说就是药片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据统计,有大约40%的API水溶性很差,主要包括生物药剂分类系统(简称BCS)中的一类和四类药物。而片剂中的API溶解速率直接影响其吸收效果即生物利用度。因此,如何提高API溶解性是制备片剂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提高API溶解性的众多方法中,制备固体分散片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前已经存在多种固体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如熔融法、溶剂法、研磨法、冷冻(或喷雾)干燥法等都存在各自的缺陷。
注塑成型,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其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其中,微注塑成型是指用来成型尺寸为微米级、质量为毫克级塑料制品的一种注射成型方法,随着高技术和精密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微注塑成型技术及装备各方面的发展目前已相当成熟,但大多只应用于塑料成型行业。
近些年,不少国外学者将注塑成型应用于药片(固体分散片)的制备,如K.Eggenreich、Jeroen Van Renterghem等就成功利用注塑实现了固体分散片的制备,并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尤其是模具温度和熔体温度对分散片生物利用度及药片质量的影响,证明了注塑成型药片的可行性。
因此,注塑为大幅提升固体分散片的制备效率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其优势不绝于此,注塑成型最大的优点在于可成型结构复杂的制品,因此将注塑成型运用于包衣固体药片的生产具有极大的工程意义。
传统包衣固体药片的生产流程复杂,从粉料到最终成型需要经过主药辅药混合、造粒机造粒、干燥、整粒、压片机压片、包衣机包衣、包装等一系列设备及工艺流程,制备流程复杂繁琐,难以实现自动化,特别是包衣过程,无法避免地会造成药粉飞扬,导致劳动环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包衣固体药片生产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包衣固体药片的注塑成型装备及成型方法,该方法将微注塑成型技术应用于包衣固体分散片的制备中,生产速度快、效率高,制品尺寸精确,能成形状复杂的药片。相比于传统的包衣固体药片制备流程,本发明的注塑成型装备及方法,可以实现从粉料到最终药片的一步成型,仅利用一套设备完成,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劳动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包衣固体药片的注塑成型装备,该设备包括进料装置、干燥混合装置、第一包衣液注液器、第二包衣液注液器、多工位立式注塑机、注塑模具组和气动脱模装置;
所述多工位立式注塑机包括注塑模块、旋转齿轮和注塑机机身,所述旋转齿轮位于所述注塑机机身上,所述第一包衣液注液器、第二包衣液注液器均固定在所述注塑模块上;所述旋转齿轮上有四个工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拓凌机械(浙江)有限公司,未经拓凌机械(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34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