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活体检测模块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2990.7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6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包红燕;樊听;尹学良;耿文涛;秦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森思泰克河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3 | 分类号: | B60R16/03;B60R21/015;G06K9/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付晓娣 |
地址: | 0502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检测 模块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活体检测模块及其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整车控制模块发送的车辆状态信息时,使能电源模块以指示电源模块为检测单元供电,并将车辆状态信息转发至检测单元,检测单元上电后由断电模式进入待机模式,并根据车辆状态信息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活体检测条件,并在满足预设活体检测条件时由待机模式切换至工作模式,检测单元在工作模式下进行活体检测并输出活体检测结果;接收检测单元输出的活体检测结果并传输至整车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检测单元发送的断电配置信号时,禁能电源模块以指示电源模块停止为检测单元供电,其中,断电配置信号由检测单元在其满足休眠条件时发送。本发明避免了检测单元导致电源的电量不断下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活体检测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儿童被父母遗忘在车内导致窒息身亡的新闻报道事实屡见不鲜。在室外日光直射、门窗封闭的环境下,汽车内部温度可以在15分钟内达到高温中暑临界值,严重的会导致人窒息而致命。为避免出行过程中意外滞留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多种车内活体检测方案,尤其当儿童熟睡在车内时,通过对车内环境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存在危险及时向外界发出报警信号,为乘车儿童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出行保障。用于车内活体检测的传感器主要有红外探测器、摄像头和雷达,但长时间开启活体检测模块,特别是雷达模块长时间开启会导致电源的电量不断下降甚至亏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活体检测模块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活体检测模块长时间开启会导致电源的电量不断下降甚至亏电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活体检测模块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整车控制模块发送的车辆状态信息时,使能电源模块以指示所述电源模块为检测单元供电,并将所述车辆状态信息转发至所述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上电后由断电模式进入待机模式,并根据车辆状态信息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活体检测条件,并在满足预设活体检测条件时由待机模式切换至工作模式,所述检测单元在工作模式下进行活体检测并输出活体检测结果;
接收所述检测单元输出的活体检测结果并传输至所述整车控制模块;
在接收到所述检测单元发送的断电配置信号时,禁能所述电源模块以指示所述电源模块停止为所述检测单元供电,其中,所述断电配置信号由所述检测单元在其满足休眠条件时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能电源模块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在接收到整车控制模块发送的车辆状态信息,且当前为待机模式时,由待机模式切换至工作模式;
对应的,在接收到所述检测单元发送的断电配置信号时,还包括:
根据所述断电配置信号由工作模式切换至待机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状态信息包括:运行状态信息、车门状态信息和车窗状态信息;
所述车辆状态信息满足预设活体检测条件,具体包括:
当所述运行状态信息为车辆处于熄火状态、所述车门状态信息为车门全部关闭、且所述车窗状态信息为车窗全部关闭时,所述车辆状态信息满足所述预设活体检测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满足休眠条件具体为:
所述检测单元上电工作时长达到设定时长;和/或
车内活体检测结果为车内无活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使能电源模块具体为:向所述电源模块发送使能信号;
所述禁能电源模块具体为:停止向所述电源模块发送使能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和探测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森思泰克河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森思泰克河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29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管精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PMMA多孔辐射制冷薄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