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高速列车稳定轨道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1352.3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2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勇;唐果;吴春苗;陈国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一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2/00;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和创智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350 | 代理人: | 李永生 |
地址: | 63726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功能 高速 列车 稳定 轨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高速列车稳定轨道,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减震轨道,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混凝土底座,沿混凝土底座长度方向上均布设置的多个轨枕,所述轨枕在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减震单元组件,设置在第一减震单元组件上端的轨道单元,相邻的两个轨枕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单元组件,所述第二减震单元组件上端设置的承托板与前后相邻的两个轨道单元支撑连接;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高速列车稳定轨道,使得轨道单元在竖直方向、横向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均具有减震的功能和效果,并且可以对相邻的两个轨道单元进行在列车行驶过程中挤压的位置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高速列车稳定轨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不同形式的交通线路(如地铁、轻轨、高架桥等)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出现,虽然轨道交通的出现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但伴随着出现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增多。由于高架交通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人们对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问题变化越来越关注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运输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所产生的震动将会影响轨道的使用寿命,通常会在轨道底部铺设有减震垫对轨道进行减震。
铁路路基是承受并传递轨道重力及列车动态作用的结构,是轨道的基础,是保证列车运行的重要建筑物。路基是一种土石结构,处于各种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和气候环境中,有时还遭受各种灾害,如洪水、泥石流、崩塌、地震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铁路客货运量也大幅增长,较大部分既有铁路的运能已不适应运输增长的需要,必须进行扩能改造。但是在对既有线路扩能改造工程中,必将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其中引起振动的加剧是不可避免的。线路扩能改造后,由于载重和速度的提升,必然引起更大的振动。
由此,对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减少列车在轨道上行驶状态时,与轨道之间的震动,是提高列车行驶稳定性,也是提高轨道和列车的使用寿命的重要条件,由此,使得列车在轨道上行驶时,减少震动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高速列车稳定轨道,通过在混凝土底座上均布设置的轨枕上设置第一减震单元组件对轨道单元进行减震的方式进行支撑,并使得前后相邻的两个轨枕之间通过第二减震单元组件进行减震连接,使得轨道单元在竖直方向、横向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均具有减震的功能和效果,并且可以对相邻的两个轨道单元进行在列车行驶过程中挤压的位置调节。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的实现的,包括混凝土底座,沿混凝土底座长度方向上均布设置的多个轨枕,所述轨枕在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减震单元组件,设置在第一减震单元组件上端的轨道单元,相邻的两个轨枕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单元组件,所述第二减震单元组件上端设置的承托板与前后相邻的两个轨道单元支撑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中,通过在混凝土底座的长度方向上均布设置多个轨枕,并在轨枕上端设置对称的两个第一减震单元组件对轨道单元进行减震支撑,实现轨道单元在横向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减震支撑功能,由此保证第一减震单元组件对上端支撑的轨道单元在列车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在前后相邻的两个轨枕之间设置第二减震单元组件进行减震式的缓冲支撑,在使得在前后两个轨枕之间的间距发生一定的变化时,也能保证第二减震单元组件上端设置的承托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对相邻的两个轨道单元进行稳定的减震支撑,使得相邻的两个轨道单元具有轻微的形变空间和稳定的减震支撑,由此加强多个轨道单元之间在列车行驶时的稳定性。
2、本发明中,在轨枕中设置活动安装槽,并将第一减震单元组件中的减震支撑组件安装设置在活动安装槽中进行稳定的减震支撑,并使得减震支撑组件在横向辅助减震单元和竖直减震单元,使得第一减震单元组件整体具有在横向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减震支撑效果,由此保证了第一减震单元组件整体对上端的轨道单元进行减震式的支撑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一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一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13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高效车用燃油滤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