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复合一次成型安全气囊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4976.4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0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杨艺宗;肖传耀;王向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36;B32B27/08;B32B27/12;B32B27/34;B32B27/40;B32B7/12;B60R21/235;B29D22/02;B29C63/00;B29C63/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吴廷正 |
地址: | 36102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复合 一次 成型 安全气囊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复合一次成型安全气囊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内部设置有一空腔的双层织物;热压贴合在所述双层织物正反面的阻气膜,所述阻气膜包括:嵌入所述双层织物纤维缝隙中的粘结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粘结层外部,且位于所述双层织物外层的阻气层;所述粘接层熔点在110℃~160℃间,粘结层厚度为10~40um;所述阻气层的熔点比粘接层高35~50℃,阻气层厚度为10~40um,选用熔点不同的粘接层与阻气层,通过熔点的差异熔化粘接层,让粘接层嵌入织物纤维缝隙中,使粘接层能够很好的密封住缝线组织处,避免从缝线组织处漏气,且外部再设置一层阻气层,即便出现漏气的现象,也能够很好的限制漏气的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气囊,特别是一种双层复合一次成型安全气囊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汽车现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我国汽车保有量全球第一。随着汽车增多,交通事故也在快速增长,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配置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之前的主副气囊,中端车型基本都已配置帘式安全气囊。
常规保压一次成型帘式安全气囊生产工艺是在双层织物正反面进行有机硅涂层。安全气囊织物幅宽较宽,通常有2.2米至3米,生产时对涂层克重稳定性控制比较难,因为双层织物气囊轮廓处布置有缝线组织,缝线组织处会比双层腔体处薄0.06~0.11mm,正是由于气囊基布存在厚度不均,造成涂层在缝线组织处容易存在涂层薄弱点,使一次成型安全气囊在测试保压时,部份产品会出现漏气点,影响产品稳定性。有机硅涂层过程中使用热风对胶面进行加热固化消耗大量能源。且有机硅属于热固性材料,安全气囊织物属于热塑性材料,两者结合在一起,不利于汽车报废后期材料回收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压复合一次成型汽车安全气囊及制备方法,在达到汽车行业性能要求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一次成型气囊保压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复合一次成型安全气囊,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层复合一次成型安全气囊,包括:
内部设置有一空腔的双层织物;
热压贴合在所述双层织物正反面的阻气膜,所述阻气膜包括:
嵌入所述双层织物纤维缝隙中的粘结层;以及
设置于所述粘结层外部,且位于所述双层织物外层的阻气层;
所述粘接层熔点在110℃~160℃间,粘结层厚度为10~40um;所述阻气层的熔点比粘接层高35~50℃,阻气层厚度为10~40um。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双层织物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的强度大于6.5g/D,经纱和纬纱的密度为200~840D。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双层织物的缝线组织为2/2、3/3的组合,所述缝线组织的宽度在7~14mm。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阻气层的熔点大于所述粘结层的熔点。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阻气膜由共聚酰胺、聚烯泾、热塑性聚氨酯、共聚酯、聚酯硬段和聚醚软段的共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制成。
一种双层复合一次成型安全气囊,包括如下步骤:
S1;编制:采用大提花织机编织出双层织物,将双层织物接结在一起,使内部形成腔体,得到气囊基布;
S2;精炼:采用精炼剂对气囊基布进行精练处理,精炼温度为85~95,车速为15~25m/min;
S3;定型:将精练处理后的气囊基布进行定型烘干,烘干温度为130~180℃,烘干时间为7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49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