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海内河交汇区沉管隧道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31402.3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董子龙;韩培培;付鹤林;杨旭东;周轶;赵韶晖;周凌宁;文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73 | 分类号: | E02D29/073;E02D17/06;E02D17/08;E02D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王乾 |
地址: | 410005***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海 内河 交汇 区沉管 隧道 施工工艺 | ||
1.一种近海内河交汇区沉管隧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水上航道交通疏解及沉管隧道基槽开挖清淤施工,沉管隧道基槽分阶段开挖施工,保持至少一侧水上航道的通航畅通;
S2,河岸干坞内分批预制沉管管节;
S3,沉管管节浮运及沉放安装施工;
S4,沉管隧道基槽回填施工;
S1步骤中沉管隧道基槽开挖分三阶段施工,按照先中间后两端的顺序进行施工;
S1步骤中沉管隧道基槽沿航道延伸方向以100m/段的分段长度分段组织施工,每段施工时采取平行航道以15m/条的宽度分条、分层开挖的施工方案施工,每段施工后及时进行沉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海内河交汇区沉管隧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沉管隧道基槽采用台阶式分段开挖,沉管隧道基槽开挖包括粗挖和精挖,先进行表层土开挖,再进行深水开挖成槽及清淤、整平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海内河交汇区沉管隧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还包括边坡施工,边坡开挖施工采用阶梯法施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海内河交汇区沉管隧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沉管管节预制包括以下步骤:
S21,干坞起浮层整平;
S22,底板放样和底模安装,底板钢筋绑扎、侧墙钢筋绑扎、中隔墙钢筋绑扎、预埋件安装;
S23,内模安装;
S24,顶板钢筋绑扎及预埋件安装;
S25,外模、端头模安装;
S26,底板、侧墙、中隔墙、顶板砼浇筑及养护;
S27,后浇带(10)施工;
S28,管内设备安装;
S29,端壳门及端封门制作、安装;
S30,GINA止水带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近海内河交汇区沉管隧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砼入仓温度不超过28℃,混凝土入模后的内部温度不高于68℃,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0℃,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大于1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大于20℃,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不超过3℃/天,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近海内河交汇区沉管隧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管节预制施工时,采用分段施工且各段之间设置1.4m的后浇带(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海内河交汇区沉管隧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3步骤中的沉管管节浮运包括下列步骤:
S311,沉管管节浮运出坞,直线前进至航道附近等候区,等待浮运时机;
S312,沉管管段离开等候区,调整管首位置使管段中心线与浮运航道平行;
S313,沉管管段沿浮运航道直线前行,管首中点与隧道里程线相交时,调整管尾,使管段中心线与隧道里程线平行;
S314,沉管管段直线前进至预定设计位置系泊,二次舾装后沉放对接;
S3步骤中的沉管管节沉放安装包括下列步骤:
S321,沉管管段初步下沉;
S322,靠拢下沉;
S323,着地下沉和管段初步对接;
S324,管段微调;
S325,安装拉合装置;
S326,管段拉合及检测;
S327,水压对接;
S328,管段检测验收;
S329,管段稳定压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海内河交汇区沉管隧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4步骤中的沉管隧道基槽回填施工包括下列步骤:
S41,锁定回填;
S42,压浆基础后进行一般回填;
S43,覆盖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大学;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14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