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立体钢筋料架及其存取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30211.5 | 申请日: | 2021-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2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王开强;欧阳明勇;廖春雨;胡正欢;邵凌;田府洪;李莹松;池胜锋;黄金飞;梁博;陈厚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G15/30;B65G47/248;B65G29/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立体 钢筋 及其 存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立体钢筋料架,包括架体,架体上设置有若干层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的侧面方向两侧为钢筋入口,存储单元的正面方向为钢筋出口,每一层存储单元分别用于存放某一种规格的钢筋,每层存储单元包括若干第一传送装置和若干第二传送装置,其中:第一传送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承接滚轴和升降装置;其中承接滚轴的传动方向与钢筋从钢筋入口进入时的移动方向相同;升降装置用于对承接滚轴进行升降;第二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传送带的高度低于所述承接滚轴的初始高度且高于承接滚轴的最低高度;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指向钢筋出口;本发明可实现对钢筋自动存取,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钢筋的占用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立体钢筋料架及其存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某些钢筋棒料加工工序中,工人需要将原材入库的成捆钢筋打散,然后通过起重设备吊装至地面堆场平铺,再从地面堆场中通过人工分拣和搬运至加工工位,完成钢筋的剪切、弯曲等加工。该作业方式所有工序全部采用人工操作,存在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钢筋堆场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立体钢筋料架及其存取系统,以提高钢筋生产的效率,减少钢筋占地面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立体钢筋料架,包括架体,架体上设置有若干层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的侧面方向两侧为钢筋入口,存储单元的正面方向为钢筋出口,每一层存储单元分别用于存放某一种规格的钢筋,每层存储单元包括若干第一传送装置和若干第二传送装置,其中:
第一传送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承接滚轴和升降装置;其中承接滚轴的传动方向与钢筋从钢筋入口进入时的移动方向相同;升降装置用于对承接滚轴进行升降;
第二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传送带的高度低于所述承接滚轴的初始高度且高于承接滚轴的最低高度;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指向钢筋出口;
其中位于同层存储单元的第一传送装置和第二传送装置交错设置;
初始状态下,每层的存储单元中的承接滚轴高度高于传送带,当钢筋运输至某层存储单元的钢筋入口处时,该层的承接滚轴进行转动,使钢筋运输至该层的存储单元中;随后通过升降装置使承接滚轴高度下降,钢筋下落至该行的所有传送带上,完成对钢筋的存储工作。
按上述方案,所述升降装置为连接的连杆和气缸,其中连杆与所述承接滚轴连接;或者,所述升降装置为连接的连杆和电缸,其中连杆与所述承接滚轴连接。
一种智能料架存取系统,该系统包括运输存放装置和取料装置;其中,
运输存放装置,包括移动机构,移动机构连接有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上方连接有运输平台,运输平台设置有传送滚轴;
取料装置,包括拾取机构以及升降转接机构;其中拾取机构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侧面;升降转接机构位于钢筋出口处,包括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通过平移翻转机构连接有转接盘;
所述拾取机构为连接的旋转机构和转盘,转盘上根据拾取速度设置有若干个齿;
进行拾取操作时,转盘转动,齿由待拾取钢筋的下方转动至待拾取钢筋的后方,随后推动钢筋进入所述转接盘,完成对单根钢筋的拾取;
钢筋的存放过程为:运输存放装置接收待存储的钢筋后,通过移动机构移动至所述智能立体钢筋料架侧方,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将钢筋抬升至某层存储单元的钢筋入口处,此时传送滚轴和该层存储单元中的承接滚轴为同一高度,传送滚轴和承接滚轴同步转动,驱动钢筋移动至该层存储单元中,完成对钢筋的存放;
钢筋的拾取过程为: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将转接盘移动至钢筋出口处,拾取机构对钢筋进行单根拾取,并推动钢筋落入转接盘中,通过平移翻转机构使转接盘进行平移和翻转,从而使钢筋传送至后续工序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02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