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烯烃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9529.1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0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富;林海波;王逸文;韩秋;柳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69/12 | 分类号: | B01D69/12;B01D67/00;B01D69/10;B01D71/26;A61M1/36;A61M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成荣强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聚烯烃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有机相溶液和水相溶液,其中,所述有机相溶液中包括有第二聚烯烃、交联剂以及非水溶性引发剂,所述交联剂的结构式为R1-L1-R3-L2-R2,R1、R2各自独立的选自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第一烃基,所述第一烃基包含不饱和键,L1、L2各自独立的选自-NH-C(=O)-、-O-C(=O)-、-C(=O)-、-O-、-NH-或单键,R3选自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第二烃基,所述水相溶液中包括有抗凝分子以及水溶性引发剂,所述抗凝分子的分子链中包含不饱和键;
提供支撑膜,将所述有机相溶液置于所述支撑膜的表面,进行第一次热处理得到初生膜,其中,所述支撑膜的材料为第一聚烯烃,且具有孔道,所述第二聚烯烃在所述支撑膜的表面形成致密层,所述第一次热处理的温度小于所述非水溶性引发剂的临界温度;以及
将所述水相溶液置于所述致密层远离所述支撑膜的表面,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得到聚烯烃复合膜,其中,所述第二次热处理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非水溶性引发剂的临界温度以及所述水溶性引发剂的临界温度,所述抗凝分子、所述交联剂以及所述第二聚烯烃发生交联反应在致密层远离所述支撑膜的表面所述形成抗凝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各自独立的选自具有1-5个碳原子的第一烃基,所述第一烃基包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及/或,所述R3选自具有1-6个碳原子的第二烃基,所述第二烃基不包含支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包括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二乙二醇酯或二丙烯酸丁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交联剂在所述有机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2%-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凝分子包括苯乙烯磺酸钠、乙烯基磺酸钠、丙烯酸、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烷磺酸或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抗凝分子在所述水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小于或等于40%;
及/或,所述非水溶性引发剂包括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或偶氮二异甲酸二甲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非水溶性引发剂在所述有机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01%-0.1%;
及/或,所述水溶性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铵、过硫酸氢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氢钠、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或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水溶性引发剂在所述水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01%-0.05%。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热处理的温度与所述非水溶性引发剂的临界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为10℃-40℃;
及/或,所述第二次热处理的温度与所述非水溶性引发剂的临界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为10℃-60℃,所述第二次热处理的温度与所述水溶性引发剂的临界温度的温度差的绝对值为10℃-60℃。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烯烃包括聚4-甲基-1-戊烯,所述第二聚烯烃在所述有机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5%。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烯烃包括聚丙烯、聚乙烯、纤维素、尼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偏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支撑膜的厚度为10微米-100微米,平均孔径为50纳米-300纳米。
8.一种聚烯烃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复合膜由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952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