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7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24387.X | 申请日: | 2021-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4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强;胡涛;李成龙;王川;王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福蓉科技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21/10 | 分类号: | C22C21/10;C22F1/053;C21D1/18;C22C1/03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董晗 |
| 地址: | 6112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7系铝合金,属于铝合金技术领域,该7系铝合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5.9‑6.25%的锌、2‑2.3%的镁、0.12‑0.26%的铜、0.12‑0.24%的锰、0.01‑0.07%的硅、0.008‑0.023%的钛、0.0001‑0.007%的铬、0.005‑0.03%的锆、0.01‑0.12%的铁,以及余量的铝。本发明提供的7系铝合金通过精准的控制Mg和Zn的含量,控制二者的比例,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铜的含量,有效提高了所得7系铝合金力学性能,最终获得的7系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可达490MPa以上,屈服强度为480MPa以上,维氏硬度HV可达170以上,为高性能的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7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是一种轻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塑性加工性能、导电性能、导热性能,以及良好的耐蚀性和可焊性。铝合金可作结构材料使用,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建筑、机电、轻化和日用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组成原料的配比不同,铝合金可分为1-7系,不同系列的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也有着较大的差距。7系铝合金又称Al-Zn-Mg-Cu合金,7系铝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的特点。目前7系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450左右,屈服强度为400左右,维氏硬度HV为150左右。通过对原料组成的能够改变所得7系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如,申请号为201811531886.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7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提高Mg和Zn含量,可以提高镁锌强化相,进而提高力学性能,可获得的7系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470以上,屈服强度为440以上,维氏硬度HV为160以上的7系铝合金。但是针对下游生产的一些特殊要求,现有的7系铝合金的力学性能、断裂韧性以及抗疲劳性方面无法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7系铝合金的力学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7系铝合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5.9-6.25%的锌、2-2.3%的镁、0.12-0.26%的铜、0.12-0.24%的锰、0.01-0.07%的硅、0.008-0.023%的钛、0.0001-0.007%的铬、0.005-0.03%的锆、0.01-0.12%的铁,以及余量的铝。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7系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为:5.9-6.25%的锌、2-2.3%的镁、0.12-0.26%的铜、0.12-0.24%的锰、0.01-0.07%的硅、0.008-0.023%的钛、0.0001-0.007%的铬、0.005-0.03%的锆、0.01-0.12%的铁,以及余量的铝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依次进行融化、精炼、除渣、合金化、铸造、均匀化、挤压、淬火和冷却,得到7系铝合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7系铝合金通过精准的控制Mg和Zn的含量,控制二者的比例,可获得最佳Mg-Zn-Cu强化项,力学性能最优。得的7系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可达490MPa以上,屈服强度为480MPa以上,维氏硬度HV可达170以上,断后延伸率10%以上;且由于对Cu含量的控制,提高了所得7系铝合金阳极氧化后的光泽度。本发明提供的7系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拓宽了下游产业的原料选择,为高性能的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7系铝合金的横截面的头处的金相组织图(50倍);
图2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7系铝合金的横截面的中处的金相组织图(50倍);
图3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7系铝合金的横截面的尾处的金相组织图(50倍);
图4所示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7系铝合金的大面的头处的金相组织图(50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福蓉科技股份公司,未经四川福蓉科技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43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