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蛔甙在制备促进S.carpocapsae All感染期线虫恢复发育制剂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3742.1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5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曹莉;王杰;屈玲;戴康;孔祥鑫;徐成体;李玉玲;金永玲;韩日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K20/121 | 分类号: | A23K20/121;A23K50/00;A01K67/033;A01N63/12;A01P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朱聪聪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促进 carpocapsae all 感染 线虫 恢复 发育 制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蛔甙在制备促进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感染期线虫恢复发育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相比于作为对照的共生菌菌液上清液,蛔甙能够显著地促进S.carpocapsae All感染期线虫恢复发育。因此,在线虫大量培养过程中,可以使用蛔甙诱导S.carpocapsae All感染期线虫恢复发育,为商品化生产具有成本优势的S.carpocapsae All线虫提供核心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蛔甙在制备促进S.carpocapsae All感染期线虫恢复发育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昆虫病原斯氏线虫科Steinernematidae和异小杆线虫科Heterorhabditidae线虫以3龄感染期虫态主动搜索寄主昆虫,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安全,可规模化生产,是具有应用潜力的天敌,已广泛用于防治农林、牧草、花卉和卫生等领域的害虫。昆虫病原线虫与其体内携带的共生细菌共同作用致死寄主昆虫。它们以感染期虫态随寄主食物或从昆虫的自然开口(如肛门、气门)、节间膜进入昆虫体内,随后释放肠腔中携带的Xenorhabdus属(与斯氏线虫Steinernema共生)或Photorhabdus属(与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共生)共生细菌。线虫以及共生细菌分泌的毒素(毒性因子)导致昆虫死亡,然后利用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繁殖后代。S.carpocapsae All线虫对多种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当感染期线虫感染合适的昆虫宿主时或在线虫体外培养系统中加入合适的共生细菌,感染期线虫将开始进入取食状态,并恢复生长发育,此过程称为发育恢复(Development recovery)。昆虫血淋巴中含有的信号物质具有诱导感染期线虫恢复的作用。在人工培养基中培养的共生细菌也能产生此类信息物质诱导感染期幼虫恢复。Photorhabdus属中的一些共生菌菌株可跨越种属间的鸿沟诱导S.carpocapsae线虫发育,但是Xenorhabdus属细菌产生的信号物质无法诱导异小杆线虫发育。这种诱导感染期线虫恢复的信号物质被命名为食物信号。
一种共生菌不能使所有非特异共生的感染期线虫恢复,这表明不同种类的共生细菌所产生的食物信号不同。异丙基二苯乙烯Isopropylstilbene被认为是从Photorhabdus细菌中诱导感染期线虫发育的信号物质。但未见其它化合物诱导昆虫病原感染期线虫恢复发育的报道。线形动物普遍存在的蛔甙类Ascarosides信息物质在调节线虫的聚集、趋避、交配、多尔态(Dauer)形成及扩散传播等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蛔甙可否诱导昆虫病原感染期线虫恢复发育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蛔甙在制备促进S.carpocapsae All感染期线虫恢复发育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实验发现,蛔甙能够诱导S.carpocapsae All感染期线虫恢复发育。因此,本发明提供蛔甙在促进制备S.carpocapsae All感染期线虫恢复发育制剂中的应用,所述的蛔甙,其结构式如式1任一所示:
优选,所述的蛔甙是ascr#1、ascr#2、ascr#3、ascr#5、ascr#7、ascr#8、ascr#10、ascr#11或ascr#12。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诱导S.carpocapsae All感染期线虫恢复发育的方法,是将蛔甙添加到加入含有相应共生细菌的S.carpocapsae All感染期线虫的培养基中,诱导感染期线虫恢复发育;
所述的蛔甙,其结构式如式1中任一所示。
优选,所述的蛔甙是ascr#1、ascr#2、ascr#3、ascr#5、ascr#7、ascr#8、ascr#10、ascr#11或ascr#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37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MXene制备改性纳滤膜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氢化可的松粗品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