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散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22468.6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6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胡金蕊;庄晓;徐善勇;陈存福;侯志华;王秀鹏;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26 | 分类号: | B60L58/26;B60H1/32;B60H1/0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3;H01M10/663;H01M10/6568;H01M10/6569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阚传猛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散热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散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动力电池冷却液温差;然后根据动力电池冷却液温差获取散热冷媒需求流量;进一步获取驾驶室冷媒需求流量,并根据驾驶室冷媒需求流量和散热冷媒需求流量确定冷媒总需求流量;最后根据冷媒总需求流量获取压缩机转速,并根据压缩机转速控制压缩机工作。采用本方法能够通过监测动力电池温度,计算动力电池所需的散热冷媒需求流量,再获取驾驶室温度调节所需的驾驶室冷媒需求流量,从而计算冷媒总需求流量,最后根据冷媒总需求流量控制压缩机工作。提高车载动力电池散热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整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散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动力电池工作电流大,产热量大,同时电池包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就会导致电池的温度上升。这是因为锂电池中的电解质,电解质在锂电池内部起电荷传导作用,没有电解质的电池是无法充放电的电池。目前锂电池大部分是易燃、易挥发的非水溶液组成,这个组成体系相比水溶液电解质组成的电池有更高的比能量和电压输出,符合用户更高的能量需求。因为非水溶液电解质本身易燃、易挥发,浸润在电池内部,也形成了电池的燃烧根源。因此上述两种电池材料的工作温度都不得高于60℃,但现在室外温度已接近40℃,同时电池本身产热量大,将导致电池的工作环境温度上升,而如果出现热失控,情况将十分危险了。为了避免变成“烧烤”,给电池散热就尤为重要了。电池包散热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两者之间在效率上有很大的差别。被动系统所要求的成本比较低,采取的措施也较简单,但散热效率不高。主动系统结构相对复杂一些,且需要更大的附加功率,热管理成本更高,但更加有效。
传统技术中,车辆动力电池散热存在散热系统可靠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动力电池散热可靠性的动力电池散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动力电池冷却液温差;
根据动力电池冷却液温差获取散热冷媒需求流量;
获取驾驶室冷媒需求流量,并根据驾驶室冷媒需求流量和散热冷媒需求流量确定冷媒总需求流量;
根据冷媒总需求流量获取压缩机转速,并根据压缩机转速控制压缩机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动力电池冷却液温差,包括:
获取动力电池的出水口温度和进水口温度;
根据出水口温度和进水口温度的差值获取动力电池冷却液温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动力电池冷却液温差获取散热冷媒需求流量,包括:
根据动力电池冷却液温差获取散热冷媒基础需求流量;
根据动力电池蒸发器的温度和压力,获取需求流量修正系数;
根据散热冷媒基础需求流量和需求流量修正系数得到散热冷媒需求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驾驶室冷媒需求流量,包括:
根据空调开关状态和空调制冷档位,获取驾驶室冷媒需求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冷媒总需求流量获取压缩机转速,包括:
获取动力电池当前的散热状态,散热状态包括正常散热状态和降级散热状态;
根据散热状态和冷媒总需求流量获取压缩机转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动力电池当前的散热状态,包括:
获取挡位信息、车速和动力电池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24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