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回收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21821.9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1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凡;刘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康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5/40 | 分类号: | B65D65/40;B05D1/38;B05D7/14;C09D139/06;C09D133/02;C09D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56 | 代理人: | 祝妍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回收 包装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回收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依次层合的:
(1) 聚乙烯层;
(2) 第一剥离层;
(3) 铝箔层;
所述第一剥离层包含:
(a) 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共聚物,所述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共聚物中含有30~60mol%的源自丙烯酰胺的结构单元,含有40~70mol%的源自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结构单元;
(b) 聚丙烯酸钠;
其中,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共聚物与聚丙烯酸钠的质量比为1:0.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层的厚度为10~100μm;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1~30g/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共聚物含有40~55mol%的源自丙烯酰胺的结构单元,含有45~60mol%的源自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结构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共聚物与聚丙烯酸钠的质量比为1:0.2~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剥离层的厚度为1~3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回收包装材料还包含层合于铝箔层另一面的:(4) 第二剥离层,以及层合于第二剥离层的:(5) 保护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回收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剥离层选自与第一剥离层相同的材料,或者选自与第一剥离层不同的材料;所述保护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 按比例称取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共聚物和聚丙烯酸钠,溶于适量的水中形成水溶液;
b. 将所述水溶液涂布于铝箔层的一面上,干燥形成第一剥离层;
c. 通过挤出涂布将聚乙烯涂布于第一剥离层上形成聚乙烯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回收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 按比例称取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共聚物和聚丙烯酸钠,溶于适量的水中形成水溶液;
b. 将所述水溶液涂布于铝箔层的一面上,干燥形成第一剥离层;
c. 通过挤出涂布将聚乙烯涂布于第一剥离层上形成聚乙烯层;
d. 在铝箔层的另一面上形成第二剥离层;
e. 通过挤出涂布将构成保护层的聚合物涂布于第二剥离层上形成保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包装材料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可回收包装材料浸泡于至少80℃的热水中,搅拌一段时间,待铝箔层与聚乙烯层分离后,分别回收铝箔层和聚乙烯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康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康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182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白色有机硅油墨、反射层、背光基板和背光模组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