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重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安全识别方法、应用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0015.X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7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龙伟红;龙伟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艾泽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 |
代理公司: | 苏州所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3 | 代理人: | 孙兵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重 生物 特征 检测 系统 安全 识别 方法 应用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重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安全识别方法、应用及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包括发射模块、检测模块和发射光分配模块,发射光分配模块用于将发射光分配到所述第一发射光路和所述第二发射光路,经第一发射光路传输至第一生物特征部,经第二发射光路传输至第二生物特征部。仅采用1个发射模块和1个检测模块,即实现了兼具第一生物特征部识别和第二生物特征部识别的双重功能,用户能根据场合或喜好选择相应的安全识别模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共用发射模块和检测模块能够明显降低配置成本,使电子设备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优势;整个检测系统占用空间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结构配置,实现超高屏占比,电子设备外观更时尚,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重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安全识别方法、应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手机、平板电脑等人机交互电子装置,用户要求具有更多功能和时尚外观。目前人机交互电子装置的发展趋势是具有较高的屏占比和生物特征检测等功能。目前生物特征检测主要是人脸和指纹识别,传统这两种生物特征识别功能都是基于2D的识别,安全性低。目前能兼顾屏占比和高安全性的生物特征检测主要是人脸3D识别和光电屏下指纹识别,目前人机交互电子装置一般只具有其中一种识别功能,主要原因,一是人机交互电子装置结构紧凑,空间难以满足人脸3D识别模组和光电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同时设置;二是双模组成本会造成人机交互电子装置显著升高,失去性价比优势。但在现实人机交互电子装置使用中,如果只具有人脸3D识别功能,在佩戴口罩时,则不能有效识别,造成解锁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双重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安全识别方法、应用及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重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包括:
发射模块,其用于发射不可见光或可见光;
第一发射光路,其将来自于所述发射模块的发射光传输至第一生物特征部;
第二发射光路,其将来自于所述发射模块的发射光传输至第二生物特征部;
发射光分配模块,其用于将所述发射模块的发射光分配到所述第一发射光路和所述第二发射光路;
检测模块,其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一生物特征部或者第二生物特征部反射回来的光线;
第一检测光路,其用于将第一生物特征部的反射光传输至所述检测模块;
第二检测光路,其用于将第二生物特征部的反射光传输至所述检测模块。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仅采用1个发射模块和1个检测模块,即实现了兼具第一生物特征部识别和第二生物特征部识别的双重功能,用户能根据场合或喜好选择相应的安全识别模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共用发射模块和检测模块能够明显降低配置成本,使电子设备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优势;整个检测系统占用空间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结构配置,实现超高屏占比,电子设备外观更时尚,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模块为光学发射芯片,所述发射模块发射的光线为可见光或者红外光线,所述检测模块为用于检测可见光或红外光的光线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生物特征部为人脸,所述发射模块发射的光线经第一发射光路到人脸上,人脸反射回来的光线经第一检测光路传输至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发射模块和检测模块通过发射和反射回来的光线检测人脸3D结构并进行3D人脸识别。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生物特征部为手指指纹,所述发射模块发射的光线经第二发射光路到手指指纹上,手指指纹反射回来的光线经第二检测光路传输至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发射模块和检测模块通过发射和反射回来的光线检测手指指纹结构并进行手指指纹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艾泽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艾泽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00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