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电池中电解液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19637.0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4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南俊民;马振;杨天翔;王文炼;孙晨昊;左晓希;肖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焕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电池 电解液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回收电池中电解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传送装置、加料装置、液化温控装置、淋洗装置、气化温控装置、电解液接收装置、电池料接收装置、气体注入和储存装置以及气体循环装置;
所述传送装置水平设置并将所述壳体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沿着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一端的上方设置所述加料装置,另一端的下方设置所述电池料接收装置;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加料口,所述加料装置设置在所述加料口处;
所述液化温控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顶部;
所述淋洗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和液化温控装置之间;
所述电解液接收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底部,所述气化温控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和所述电解液接收装置之间;
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气体注入口和气体循环装置,所述气体注入和储存装置设置在所述气体注入口外部,并与注入口相连;
所述传送装置上方的淋洗装置的液化表面由若干个锥形组成;
每个所述锥形的表面微观下具有线形定向排列的突起阵列以及一维的沟槽结构;
所述阵列或所述沟槽结构由超疏水纳米材料制成;
所述电解液接收装置包括液槽和设置在所述液槽内部的推流扇叶,以及连接所述推流扇叶的轴杆,所述液槽还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接所述液槽和电解液收集装置,所述电解液收集装置内设置有液位报警器和排液管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电池中电解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槽和设置在所述加料槽内部的加料推进器,所述加料槽的底部有密封性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电池中电解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推进器由轴杆和设置在所述轴杆上的扇叶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电池中电解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轴承和与轴承咬合的若干节传送带,每两节所述 传送带之间有缝隙,并且每节所述传送带具有向上凸起的弧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电池中电解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料接收装置包括转移槽、挤压滚轮、料位报警器和电池料存储装置;所述挤压滚轮设置在所述转移槽的内部,所述料位报警器设置在所述电池料存储装置内。
6.一种回收电池中电解液的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回收电池中电解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惰性气氛下从电池中取出的电芯、电极片和隔膜,得到电池废料;
(b)将所述电池废料先使用有机溶剂浸润洗涤,通过加料装置的加料槽转移到传送带上,洗涤润湿用溶剂由碳酸乙烯酯、碳酸乙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丙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或碳酸甲乙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利用气体注入和储存装置引入淋洗气体,并分别通过液化温控装置和气化温控装置使传送装置上布的空间和下部的空间中的所述淋洗气体分别呈液态和气态,液态的淋洗气体通过淋洗装置对所述电池废料进行淋洗,电解液和液态气体混合物经传送带缝隙流入传送装置下方的气化温控装置表面,液态气体被加热气化后通过气体循环装置进入传送装置上方,并在液化温控装置的作用下重新液化并循环使用,而电解液则流入电解液接收装置中,进行回收;
(c)淋洗后的所述电池废料在传送装置传送的末端进入电池料接收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收电池中电解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收电池中电解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洗气体包括CO2,CO,NO2,SO2,N2和乙醇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收电池中电解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温控装置的控温范围为-20~50℃,所述气化温控装置的控温范围为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96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