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氨甲环酯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06061.4 | 申请日: | 2021-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5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袁琳;呼延成;李广亿;张涛;王爱琴;王晓东;丛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C229/46 | 分类号: | C07C229/46;C07C227/04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张玉莹;李馨 |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氨甲环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氨甲环酯的方法。氨甲环酯的制备方法是,第一步,乙醛和丙烯酸乙酯在三乙烯二胺催化剂下,进行贝里斯‑希尔曼反应生成烯酯;第二步,第一步反应生成的烯酯和丙烯腈发生一步脱水和Diels‑Alder反应,得到环己烯氰基酯;第三步,环己烯氰基酯在金属催化剂下,进行加氢反应生成氨甲环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反应条件简单,催化剂简单易得,成本较低,是一种非常具有工业化前景的制备氨甲环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学品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氨甲环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氨甲环酸也叫凝血酸,是一种抗纤溶蛋白溶解氨基酸,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能竞争性的对抗纤溶酶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并有抑制纤溶酶的蛋白溶解活性。作用机理与氨甲苯酸相似,临床上主要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也适用于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质的脏器外伤或手术前预防出血,如前列腺、尿道、肺、子宫、肾上腺、甲状腺等。也用于眼前房出血及严重鼻出血,中枢系统的轻症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和颅内动脉瘤的出血。用于治疗遗传性血管性神经水肿,也用于血友病患者的治疗。研究显示,氨甲环酸可以安全可靠地降低创伤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有鉴于此,氨甲环酸这种廉价的、非专利药物,已经列入了WHO必备药品清单中。
目前,工业上合成方法主要是以对氨甲基苯甲酸(又称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或者对羧基苄胺)为起始原料,经催化氢化、转化得到氨甲环酸。其中,催化氢化基本都是采用铂类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主要是硫酸水溶液)进行,催化氢化结束后,需要采用氢氧化钡/碳酸钡进行中和;而转化基本都是在氢氧化钡存在下进行的。现有的对氨甲基苯甲酸法的不足主要在于:一方面,铂类催化剂价格昂贵,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采用毒性较高的氢氧化钡/碳酸钡作为中和剂以及转位催化剂,对人体和环境极其不利。因此,探索氨甲环酯及其衍生物的生物质合成路线,提供一种生产成本较低、对人体和环境更为有利、收率较高、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的氨甲环酸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乙醇作为一种很常见的工业原料,可以从生物质经过微生物发酵得到,即所谓的“生物乙醇”,在美国和巴西等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它经过氧化反应可以制备乙醛(J.Am.Chem.Soc.2013,135,14032)。生物质经过微生物发酵可以得到乳酸,乳酸经过简单的酯化、脱水反应即可生成丙烯酸乙酯。丙烯腈可由甘油两段转化法制得。本专利开发出了以乙醛,丙烯酸乙酯和丙烯腈为可再生原料,制备氨甲环酯及其衍生物的新方法,所用原料及催化剂廉价易得,所有反应过程工艺简单,具有工业化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条生物质路线,以乙醛,丙烯酸乙酯和丙烯腈为可再生原料,制备氨甲环酸的新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以乙醛、丙烯酸乙酯和丙烯腈为原料制备氨甲环酯的方法,氨甲环酯的制备共分为三步反应:
第一步,乙醛和丙烯酸酯在三乙烯二胺催化剂下,进行贝里斯-希尔曼反应,生成烯酯;
第二步,第一步产物烯酯和丙烯腈在酸催化剂下,发生脱水和Diels-Alder反应,得到环己烯氰基酯;
第三步,环己烯氰基酯在金属催化剂下,进行加氢生成氨甲环酯。
基于上述方案,优选地,在第二步反应中,加入阻聚剂可以提高环己烯氰基酯的收率。所述阻聚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对羟基苯甲醚、对苯二酚中的一种;所述阻聚剂与第一步反应生成的烯酯的摩尔比为0.01-0.2。
基于上述方案,优选地,各步反应介质如下:
第一步,该步反应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
第二步,反应介质是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环己烷、乙二醇、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60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